關稅影響閃現 4月CPI漲幅不及預期

美國4月消費者價格漲幅低於預期,服裝和新車價格平穩,顯示企業迄今尚未急於把更高的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後,4月的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3月上漲0.2%。這已是連續第三個月低於預期。

這一CPI報告凸顯了經濟中兩大潛在趨勢:一方面,受到關稅上調影響的商品類別,包括新車和服裝,並未出現經濟學家此前預期的價格上漲。這表明,進口商和零售商正在自行消化一些新增的成本,而且當前已售進口商品是在這輪關稅,尤其是對華關稅,生效之前就已運抵;另一方面,旅遊和娛樂等服務類別表現疲軟,反映出消費者正在削減休閒和其他可選支出。即使關稅下調,美國進口商仍然在努力應對更高的貿易成本,並擔心關稅暫停期結束後,進口成本可能會再次上漲。

報道還指出,在CPI報告中,雜貨價格出現自2020年以來的最大降幅,主要受雞蛋價格創自1984年以來最大跌幅影響。然而,傢具和家電等基本依賴進口的商品價格躍升。剔除住房和能源後,服務價格在4月上漲0.2%,而3月則為下降。該指標同比上漲2.7%,為四年來最慢增速。

關稅可能已產生一定影響。美國銀行的分析師上周在給客戶的報告中表示,他們預計汽車價格上漲,「部分原因是消費者預期關稅導致價格上漲而提前購買。」物價上漲的速度相比拜登執政時期有所放緩,但消費者面對不斷變化的特朗普關稅,感覺到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感。「目前核心通脹趨勢正處於『甜蜜區』。核心商品價格尚未反映自2月以來實施的加徵關稅的影響,而服務類通脹仍在逐漸放緩」,惠譽評級首席經濟學家Brian Coulton在報告中表示,「隨著關稅前進口的庫存逐漸耗盡,核心商品通脹未來幾個月可能會上升。」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