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昨(12日)發布聯合聲明,宣布中國和美國在4月2日互加的全部關稅暫停90日,並大幅互降關稅115%。學者認為今次中美就關稅問題取得共識的速度,以及暫緩關稅的幅度都比預期快,估計是因為美國部分超市及家電等的商舖有關中國貨品差不多售罄,預期未來數個星期物價將上升,甚至加劇通脹,因此急需與中國達成共識。
未來90日將是出貨高峰期
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今早(13日)在電台節目表示,在145%關稅下基本上兩國的貿易大部分都已終止,現在的關稅水平仍是偏高,隨着中美發布聯合聲明,相信兩國的貿易能夠重啟,互加的全部關稅暫停90日,將給予商人空間,將是出貨高峰期,由現時下單、製造至出貨,時間會很緊逼,最快第二季末至第三季初才運抵美國,剛好能讓美國入口商補充貨品,應付感恩節及聖誕節的消費旺季。他認為,以現時情況而言,預料關稅雖然仍有機會上調,但相信不會回升至145%。





相關新聞:關稅戰︱中美互降關稅 林健鋒:港商「暫鬆一口氣」 仍須拓新市場分散風險
出口商將面對缺吉櫃問題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在同一節目上認為,大家都要謹慎一點,因現在純粹是暫停關稅90天,若所有關稅疊加後達到70%以上,仍是一個很高的水平,未必可以有新單可做,但起碼出口商可以利用這個空間,處理積壓在內地及本地的廠房及貨櫃碼頭內的貨物,在中美談到一個合理關稅後,立即付運清走。
他指以其所知,出口商朋友積壓的貨品是天文數字,每個人都起碼積壓數十個貨櫃以上,現時是一個機會,若進口商計算後認為價錢可以的話,都會盡快出貨,但運往美國的貨船由4月開始已減少班次,若貨運量回升,船公司亦需要時間調配。其次是很多「吉貨櫃」已運往歐洲,未來一兩個月貨櫃供應亦會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