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擬建首座先進建造業產業大樓 議員質疑「緣木求魚」:業界難負擔「上樓」費用

立法會研究工務工程效益成本管理小組委員會今早(13日)召開會議,討論加強及提升工務工程項目表現的措施,包括當局擬於青衣一幅約3公頃土地興建首座先進建造業產業大樓,供營運者設立鋼筋預製工場、機電裝備合成加工場及預製生產工場等用途。

經民聯工程界議員盧偉國認為當局在項目估算、開支監管等基本上做得好,以往有大型工程出現超支問題,成為反對派攻擊的目標、攬炒拉布藉口等,實際上超支都有各種工程上原因,需要客觀地看。

針對建造業產業大樓,盧偉國批評做法是緣木求魚的方法,大樓因需承載重量龐大的物料等,預料建造費昂貴,相信目前在空曠土地上做工序或建材儲存地的經營者,難以承擔「上樓」費用。他質疑全港有多少建造業界能負擔到「上樓」費用,除非政府有補貼。

盧偉國批評做法是緣木求魚的方法。資料圖片
盧偉國批評做法是緣木求魚的方法。資料圖片
現場裝嵌的「組裝合成」建築法。資料圖片
現場裝嵌的「組裝合成」建築法。資料圖片
先進建造業產業大樓,供營運者設立預製生產工場等用途,圖為組裝合成建築法。資料圖片
先進建造業產業大樓,供營運者設立預製生產工場等用途,圖為組裝合成建築法。資料圖片
劉俊傑指個別有投標者都對此感興趣,希望收納意見回來再檢視有否需要調整細節。資料圖片
劉俊傑指個別有投標者都對此感興趣,希望收納意見回來再檢視有否需要調整細節。資料圖片
張欣宇關注將來的營運模式。資料圖片
張欣宇關注將來的營運模式。資料圖片

有個別投標者感興趣 

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劉俊傑表示,明白產業大樓成本高,但一些先進科技如機電合成法等,有很多「行家」都在大樓中做這方面的工作,有個別投標者都對此感興趣,希望收納意見後,再檢視有否需要調整細節,令市場更有興趣。

張欣宇關注營運模式

目前統計處定期追蹤建築材料成本及工人工資的變化,並每月發布有關公營建築工程工資及材料成本指數。「香港新方向」張欣宇關注,現時計算的工人工資指數不包括公營機構項目的工人,認為他們的有一定影響性,當局會否考慮列入指數當中,以及目前的指數與建造業實際的數據不符,會考究相關的原因。至於產業大樓,他關注將來的營運模式如何,以及大樓可滿足整個公務工程多少程序。

劉俊傑表示,當局有「工資及材料小組」,主要檢視工務工程的數據,但要明白收集資料需要每個項目去做,如要取得其他公營機構項目數據,則需要他們提供。至於工資數據與市場有差距,他表示理解及認為涉及多方面問題,強調當局是想檢視整個趨勢多於實際的數字。

將諮詢業界收取意見書

產業大樓方面,他表示將會諮詢業界收取意見書,指出大樓是建造業改革及提升的一環,可以做到基建的合成法、鋼筋屈紮廠,亦歡迎其他先進技術進入大樓,初步希望投標者可以負責興建及營運大樓,部分地方可出租予其他營運者。

記者:郭詠欣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