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市民早前去荃灣街市海鮮檔買鮑魚,因一意外慘變買空氣。精明網民了解事件後,為免重蹈覆轍,教路日後應自備呢樣嘢最穩陣。詳情見下圖及下文:
去荃灣街市買鮑魚因一意外慘變買空氣逐張睇↓↓↓↓






















樓主:膠袋穿窿海鮮跌晒落地
樓主早前以匿名身分在facebook群組「香港街市魚類海鮮研究社」上載相片發帖警世,提醒——
「大家去買海鮮一定要小心膠袋穿窿。屋企人喺荃灣楊屋道街市買完海鮮,買完無幾耐個膠袋就穿窿跌晒落地,不過都冇辦法,只能夠話唔好彩,大家買海鮮記得要check(檢查)清楚個膠袋呀!」。樓主在回應網民留言時補充「我屋企人係買鮑魚」。
回應的網民對於去街市買餸都滿有經驗,指「正常有水、有血都俾兩個袋」、「通常俾兩個,一個硬、一個軟」、「海鮮檔俾呢啲垃圾袋?通常唔係一厚一薄兩個嘅咩?」,不過有網民澄清「唔係買游水嘢未必有厚袋」。
相關閱讀:荃灣街市驚見「同歸於盡」菜價 3斤菜標「這個價」震驚網民:天哪,這物價!
網民:帶個10K嘅米袋
有人笑指膠袋穿窿這情況,「如果買鱔就乜都冇晒Lu」,估計「唔係買白飯魚啩」,另有好心人向樓主熱心教路:
•如果我嗰日決定去買海鮮,我會帶個10K嘅米袋。將佢全部放晒落去又唔會滴水又夠韌、唔會滴到四周圍濕晒;
•每次落街市買海鮮或魚,都一定要自備超厚膠袋(刺不穿那種,是貓狗小食的厚包裝袋,儲埋唔捨得丟),如果唔係次次搭的士都整到人哋成車都係腥水,人哋唔鬧我都唔好意思。這名網民還補充,必要時可以同檔口啲姐姐講要多隻袋。
有網民起初未知樓主家人買的是鮑魚,留言稱:「嗰啲魚蝦蟹嗰啲刺一定會拮穿膠袋」、「買蝦(游水)個膠袋係厚身㗎!冇咁易穿」。樓主事後補充:「買鮑魚呀」、「我屋企人係買鮑魚」。
網民:下次帶個冰箱
另有網民提到買海鮮時,秤海鮮個袋是穿的,因為「膠袋穿窿是正常,買海鮮不包海鮮水」、「我去大埔街市買蝦,個袋都係穿窿,咁秤起上嚟膠袋就唔會有水」;有人則抱怨「我反而覺得海鮮膠袋好厚,買斤蝦膠袋連水都少咗二両」。
樓主多謝網民們提醒,表示「提咗屋企人下次要自備多個膠袋先」。帶多個膠袋、帶多個膠厚袋的準備還不夠,有慬慎的網民索性建議「下次帶個冰箱,萬無一失」,受教的樓主虛心地回應:「係,準備唔夠充足」。
相關閱讀:買魚送「刀片」魚頭被𠝹一手血 網民:個魚頭好有生命力↓↓↓↓
有網民早前在魚檔買了片鮫魚,魚販贈送一塊魚頭,誰料因福得禍,魚頭竟如刀片,事主用手一洗即刻被𠝹,血流如注。事主在社交平台發帖公開事件,引起網民關注熱議,詳情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