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市議員莊文怡提出的將5月10日設為「華人鐵路工人紀念日」的決議案昨(1)日在市議會獲得通過,很多一直期盼這一天的華裔社區人士前往市議會現場觀禮,他們表示很為自己能「見證歷史」而感到驕傲,也稱讚莊文怡在推進過程中不遺餘力,為社區做出的重要貢獻。
19世紀初,成千上萬的華人鐵路工人參與了橫貫美國鐵路的建設,卻在美國歷史中幾乎被遺忘。設立「華人鐵路工人紀念日」最初是紐約廣府人總會主席羅少領的主意,作為來自台山的鐵路華工第五代孫,他的曾祖父1964年來到美國,參與了中央太平洋鐵路的建設。羅少領對祖輩們為美國做出的貢獻一直牢記在心,而當看到華人對美國的貢獻很少被提及,更有很多美國人受到中美地緣政治角力的影響,認為華人對美國不忠,甚至是威脅,羅少領感覺他肩上背上了喚醒歷史記憶的沉重責任。
在廣府人總會的會員中,像羅少領這樣的鐵路華工後代不在少數,也因此該會與猶他州的鐵路華工後裔協會皆為兄弟協會,從華工後裔協會的手中,廣府人總會還獲得了不少當年華工修鐵路的珍貴照片。在過去兩年中,羅少領和總會會員們帶著這些照片東奔西走,希望推動為鐵路華工設立紀念日。昨日,當法案通過時,羅少領難掩激動的心情。他說,華人在美國修鐵路,為美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犧牲,1970年代人們就從當年鐵路工地附近的沙漠中挖出了2000磅華工的遺骨。而1869年鐵路通車慶典上卻沒有華人的身影。他說這次決議案的通過,在當下中美關係走低的情況下也有著特別的意義,希望美國人都能記住華人是美國的貢獻者。
MTA華聯會會長杜釗雄說,當華聯會得知廣府人總會在推動「華人鐵路工人紀念日」時,馬上就聯繫了羅少領希望一起來做成這件事。「其實我們在MTA工作的華人就是現代鐵路華工。」杜釗雄說。
他也提出,當年的鐵路華工被視為是藍領低層工人,但其實修鐵路涉及到非常複雜的工程和技能,當年的華工其實應當算是技術工人。他說「華人鐵路工人紀念日」決議案的通過意義重大,「今天我們見證了歷史光輝的一刻。」杜釗雄說。
昨日到場的很多華人說,設立「華人鐵路工人紀念日」是早就應該做的事,但如果沒有莊文怡的全力推進,這件事也不可能做成,他們稱莊文怡是真心為華人社區服務的民選官員。這條決議案是莊文怡當選市議員后獲得通過的首條提案。莊文怡說,在推進的過程中,她和工作人員在與多方力量進行溝通、說服的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也的確遇到了一些政治因素帶來的阻力。但最終獲得了廣泛支持,包括教師工會在內的一些有影響力的團體也為推進決議案發聲,才最終促成了昨日的結果。在昨日市議會的全體會議上,莊文怡在發言時對她的議會同事們說:「今天是亞裔傳統月的第一天,你們對這條決議案的投票是在幫助確保亞裔美國人不再被排斥在美國歷史之外。」本報記者榮筱箐紐約報道

華人社區代表與莊文怡和決議案共同提案者黃敏儀、李琳達、候頓、克里斯南(Shekar Krishnan)等市議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