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再生變,宣布降低對國內生產汽車的外國零件徵收的部分關稅,並防止對國外生產汽車的關稅疊加在其他汽車關稅上,以減輕汽車關稅的影響。自本月初開徵「對等關稅」以來,美國關稅政策一變再變又生變。外界關注關稅戰一波三折仍持續,究竟幾時方休。
針對汽車關稅的這項新措施意味支付汽車關稅的製造商,不會被徵收其他關稅,包括鋼鋁關稅,並會有追溯力。同時有消息指,特朗普計劃修改對外國汽車零件徵收的關稅,容許美國的汽車製造商,獲得相當於本土生產汽車價值3.75%的關稅補償,為期一年。到第二年的補償金額將降至汽車價值的2.75%,然後逐步取消,以便製造商可逐步將零件供應鏈轉移回美國。
特朗普4月2日,向全球超過180個貿易夥伴開徵「對等關稅」,但僅僅一日後,又對七八十個貿易夥伴延緩90天再徵關稅,對美國大量進口的筆記型電腦、手機等商品也進行豁免,同時展開系列關稅協議談判。但如今,90日的關稅寬限期過了大約三分之一,但華盛頓同相關國家的談判,未見重大進展或突破。觀察指,美國原本希望以日本為典範,推動關稅談判順利進行。但未料,日本首相石破茂公開拒絕作出快速讓步,並明確表示日本將抵制美國推動的反華經濟聯盟計劃。斯巴魯(富士汽車)、馬自達(萬事得)等公司開始供應鏈調整,卻並非如特朗普所料的將製造業帶回美國一般。另一方面,中國選擇「硬碰硬」,對美加徵關稅提高至125%,並採取包括稀土制約等多項反制措施……爾後,面對白宮以及特朗普放話聲稱「美中正進行貿易談判」的說法連續多次否認。
與此同時,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引發市場憂慮,引發股市、美元、美債巨大波動,更有悲觀言論指,若關稅戰持續下去,美國可能面臨輸入性通脹國,屆時消費者或看到空空如也的貨架,日常生活必將大受影響。金融市場的焦慮很快蔓延至普通民眾身上,失業率上升、消費者信心急劇惡化,對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上升。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最新民調顯示,自特朗普重新執政以來,他在大多數群體中的支持率持續下降,尤其是在2024年並未投票支持他的溫和派選民中,目前僅有40%的美國成年人認可其執政表現,創下80年來歷任美國總統百日民望最低紀錄,依靠選票的共和黨人開始焦急,擔心持續下去將會在未來選戰中失利。
90天關稅豁免至7月8日就會到期,白宮官員稱已經有90至100個國家提出要同美國進行貿易談判,有18個「已經寫在紙上」的貿易提案。不過,外界有聲音質疑,完備的貿易協議所牽涉方方面面,短期內達成的協議恐怕效應有限。且特朗普政府內部支持自由貿易的派系與支持關稅的一派似乎仍有一方明確佔據上風,關稅戰未來的走向極大可能仍是不確定且不可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