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慧妍雅集四十三周年慈善晚會,很高興重遇一位舊同事,他也是醫生,亦是今天文章的主角。
我在當見習醫生時,李醫生是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的MO(Medical Officer,即今天的駐院醫生),我沒有機會和李醫生在同一個團隊工作,但大家也是內科,當然互相認識,我是後輩,縱是不同團隊,不時亦會向他請教。
除了在「術」的知識,最令我難忘和有得著的一次是「心」,當時我在某內科病房工作,其中有一位同事轉職另一所醫院,同事們在早午更重疊的時間,在醫院附近的一家酒樓餞別,以盡量方便最多護士和助理同事能夠出席,護士長亦有邀請我參加,我說若到時情況許可,我才會到場一會兒,始終見習醫生是第一線,我不能和不應該隨便離開醫院。
當天不是我們的團隊「收急症」,主要的工作是照顧現有的病人,接近下午二時病房大致平靜,所有病人需要的化驗、住院、出院、藥物處方、接見家屬等工作亦已完成,我情商當值「收急症」的李醫生幫忙處理預計不到的突發事件,令我可以極速來回到餐廳和同事餞別,李醫生很爽快地說可以。
隨即我和他交代三兩位病人的臨床狀況,特別是在收到檢查報告後的治療決定,但他的焦點反而在一位「再沒有治療」的末期病人,他很詳細詢問我和家屬的溝通,他更叮囑我要照顧家屬的感受,令我明白醫病和醫人的分別。
李錦滔醫生一直在公立醫院工作,他更是香港醫學專科學院的現屆主席,多謝你十九年前給我這麼重要的人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