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edia-proc.singtaousa.com/photo.php?s=https://media.singtaousa.com/wp-content/uploads/master/2024/12/2024120302132987357.jpg&f=jpeg&w=815&q=75)
在世界各地有一些看上去好像「搖搖欲墜」的岩石,以千姿百態矗立在懸崖邊等險要位置,猶如你打個噴嚏就能將其吹倒。這些看似危立的「險石」奇岩是自然地質變動和風化形成,例如英格蘭約克郡的布里姆漢姆岩(Brimham Rocks)、印度的「黑天大神的奶油球」巨石(Krishna’s Butter Ball)、芬蘭的「庫瑪琦維」(Kummakivi)平衡石和緬甸的大金石( Golden Rock)等。它們過去只是地質奇觀或宗教朝聖地,地震學家現在可以藉此改善對地震風險的了解。
![緬甸孟邦海濱小鎮齋托附近的大金石聳立在懸崖邊,是著名的佛教朝聖地。路透社 緬甸孟邦海濱小鎮齋托附近的大金石聳立在懸崖邊,是著名的佛教朝聖地。路透社](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d163ae4b30cc8d4e2ec0fc0d051aeb6b/2024-12/1WhatsApp_Image_2024-12-03_at_02_10_19_0.jpeg)
![英格蘭約克郡的布里姆漢姆岩,由岩石塊平衡堆疊成著名景點。 網上圖片 英格蘭約克郡的布里姆漢姆岩,由岩石塊平衡堆疊成著名景點。 網上圖片](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31cbf85df3777d59178053a5f8121329/2024-12/3_WhatsApp_Image_2024-12-03_at_01_57_42.jpeg)
![美國俄勒岡州米托利厄斯的岩石縱立在懸崖上。 網上圖片 美國俄勒岡州米托利厄斯的岩石縱立在懸崖上。 網上圖片](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fadce5d6b8b29ee7d677f5ebcba2587b/2024-12/3_WhatsApp_Image_2024-12-03_at_02_02_27.jpeg)
![芬蘭魯奧科拉赫蒂鎮的「庫瑪琦維」平衡石,長7米,重達500噸。 網上圖片 芬蘭魯奧科拉赫蒂鎮的「庫瑪琦維」平衡石,長7米,重達500噸。 網上圖片](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1bef426dfbaadc54d9f0972f573e95a7/2024-12/4_WhatsApp_Image_2024-12-03_at_02_03_34.jpeg)
![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黑天大神的奶油球」巨石矗立在斜坡上。網圖 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黑天大神的奶油球」巨石矗立在斜坡上。網圖](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f02fa4edc4d8dcb400e8f9b7eeb557fe/2024-12/5_WhatsApp_Image_2024-12-03_at_02_05_02.jpeg)
這些精密平衡的岩石(又稱為 PBR),屬於「脆弱地質特徵」的地貌類別。有些是因為侵蝕形成,例如岩石拱門或塔形尖峰。美國猶他州的拱門國家公園(Arches National Park)就出現數以千計這類地質景觀,雨水或「凍融風化」作用將砂岩風化至瀕臨崩塌的地步。與此同時,在海岸邊,海水會在懸崖峭壁上雕刻出脆弱的地質特徵,形成拱門,直到最終崩塌,留下海蝕堆。蘇格蘭奧克尼群島的「霍伊老人」 (Old Man of Hoy)景點是最著名的海蝕崖,常有登山者前往攀登。
世界各地這些岌岌可危的巨石看起來像是由古代文明或神明放置,例如英格蘭約克郡的布里姆漢姆岩(由奇異形狀岩石塊平衡堆疊成著名景點)、印度的「黑天大神的奶油球」巨石(巨大的天然岩層矗立在斜坡上)、芬蘭的「庫瑪琦維」平衡石和美國緬因州的氣泡石(Bubble Rock)等。在某些國家,這些岩石甚至具有宗教意義,例如緬甸的大金石是著名的佛教朝聖地。它位於孟邦丹那沙林海邊小鎮齋托附近,是一塊花崗岩巨石,聳立在海拔1100米懸崖邊,高約8.15米,重量超過611噸,猶如一塊天外飛石。大金石表面被人貼上金箔,石上還建有一座7.3米高的佛塔。相傳佛塔裏珍藏着佛祖的頭髮,庇佑大金石保持平衡。大金石絕對禁止女人觸碰,她們只能遠望。
其實,搖搖欲墜的巨石獲得微妙的平衡有兩個原因。有時候,冰河會將它們帶到奇險的位置,例如美國東北部的森林裏就有許多這種「不穩定石塊」。另一些巨石則是因為基部被逐漸風化侵蝕成一個狹窄的樽頸。
地震學家指這些巨石可以揭示過去深層的地震活動,分析這些資料可提高地震災害地圖的精確度。魯德(Dylan Rood)和安娜(Anna)夫婦是來自倫敦帝國學院的地質學家,他們協助完善和微調對搖搖欲墜岩石的分析,開發了一套更精確、以概率為基礎的方法來研究地震見證。魯德說:「它們(巨石)是曾經發生過的地質變動的見證。」並說:「這反過來又讓我們為未來做準備,改善地震災害地圖,為災害計畫、保險費和建築規範提供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