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香港上不了YouTube, FB, IG,就玩完了?

霍詠強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在立法會委員會審議國家安全法案(23條)階段,資深官員兼議員葉劉淑儀引述當地日Bloomberg的連續幾篇報導,分別以“HK says Telegram should be prohibited in Article 23 proposal”及“HK says Signal should be prohibited in Article 23 proposal”作標題,以及題為“HK Security Law Public Consultation Lists Facebook, YouTube Ban”的報道。

為此,特區政府公報說,上述報道聲稱特區政府會立法禁止有關平台在港運作,繼而令人對基本法第23條立法建議產生誤解和恐慌,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譴責。香港政府嚴正聲明,並無建議禁止任何社交媒體、影片分享平台或串流平台在香港運作。

進一步強調相關立法會文件附件所載的,乃特區政府於有關公眾咨詢中接收到的書面意見摘要,該附件內容橫跨75頁。然而,有關報道只片面挑出當中的三項所收集的意見,並配以斷章取義的標題,企圖誤導國際社會和特區市民以為特區政府將會採納有關意見,或將禁止相關平台在香港特區運作,其意圖實在令人懷疑。「彭博的假新聞已影響其可信性,及其在媒體界的公信力。我們要求彭博須確保往後有關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報道公正、持平,以免任何讀者受到進一步誤導。」

值得關注的是葉劉淑儀的一番說話:

1. 有朋友就報導問及 Telegram 是否不可用?

2. 他們都很關心,這是對香港的自由社會很大的損害。

3. 如果連 FB, IG, YouTube都上不了,那些專才還會否來香港?

這些想法說出了不少現實,但也很危險。

如果香港不能用FB, IG, Google, YouTube,會構成多大的影響?常說 Google 是美國大殺傷力武器,美國在這方面的「統治力」、「損害力」有多大?能夠用上FB, IG, Google, YouTube,就有網絡自由了?海內外的專才,會因為沒有YouTube, Facebook就不來香港了?

FB, IG 同時出問題,友儕之間一片哀號。任何一種事物離開不了的,都是鴉片!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向很危險的結論:美國的損害力、對網絡自由的錯誤理解、或者說思考模式的固化。如果這些科網媒體如此重要,哪萬一香港被封殺了?怎麼辦?正如俄羅斯正遇上的問題。俄羅斯檢察官要求法院將 Instagram 母公司 Meta 列為「極端主義組織」,此前該公司暫時修改了仇恨言論政策,允許用戶針對入侵烏克蘭的俄羅斯軍隊發布暴力呼籲。並且最終停止向俄羅斯提供服務。

狙擊華為、限制電動車、再度封阻TikTok,肯定狙擊Temu。

在2023年的風雲變幻中,中國的跨境電商平台如同插上了翅膀,在國際市場上騰飛。以Temu為例,它在北美一經亮相,便迅速拓展到新的領域。根據SimilarWeb的統計,Temu的全球獨立訪客量高達4.67億,與速賣通齊名,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訪客量高達23.45億的亞馬遜。

雖然 Temu 只有 Amazon 不足10%的銷售量,但Amazon卻是美國最重要的企業。任何威脅都必須消滅。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