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惡劣壓榨工人 是否食用印度蝦民眾兩難

記者所見,養殖場婦女工人多是光?手,或戴?骯髒破損的手套,站立在寒冷的環境中,不斷扭斷蝦頭、拔掉蝦腿剝殼。 美聯社

人權組織發表報告,批評印度養蝦業環境「危險而且虐待」,嚴重忽視工人福祉。媒體表示,由於養殖蝦是全美消耗最多海鮮,而印度又是最大供應來源,這次報告除了揭發食品安全問題外,也讓消費者面臨道德選擇。

美聯社報道,設在芝加哥的「企業問責實驗室」(Corporate Accountability Lab)率先發表報告,批評印度的養蝦業存在多種嚴重問題,隨後記者親往印度東南部的安得拉邦,了解蝦苗孵化、養殖、剝殼、儲存等各個程序,並採訪了工人、工會以及監督部門,希望查證報告及內容。

當地農民表示,自從區內開闢養蝦場後,社區水質和土壤都已污染,甚至無法耕種農作物,包括作為主要糧食的大米。養蝦業從業人員也說工作環境極為惡劣,其中在生蝦剝殼的環節,女工需在寒冷環境中赤腳站立10個小時,大多數人徒手從冰塊中挑蝦,個別的人縱有手套,但手套也骯髒破損。

廠房的整體環境也不衛生,既不符合印度法律要求,也沒有達到美國對進口海鮮的安全標準。部分員工雙手留下傷口,或被真菌感染或被凍傷,手部已經變黑。而在待遇方面,工人表示日薪不到4美元,當中還要拿出25美仙孝敬招工人員,否則無法開工,而且許多人未簽合約,就算工傷也沒有保障。

媒體追訪發現,這些凍蝦裝入貨櫃後會運往美國,然後在沃爾瑪(Walmart)、塔吉特(Target)和山姆超市(Sam’s Club)等零售商出售,美國政府難以追蹤來源,以及原產地有否虐待勞工。

各大零售商回應傳媒查詢時,均譴責侵犯人權和破壞環境的行為,並表示公司將會調查。其中沃爾瑪在聲明中承諾,如果得知供應商可能存在嚴重問題,集團會派人實地考察,或通過其他方式查明真相,目前正了解印度的情況。

至於印度政府方面,官員曾在本月出席波士頓舉行的北美海產品展覽會,但海產品出口發展局代表西瓦拉曼(Pradeep Sivaraman)拒絕回答問題,僅強調印度致力向美國提供優質蝦類。本報訊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