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大學女校長蓋伊(Claudine Gay)因為涉嫌剽竊及反猶太風波而深陷爭議後,主動宣布辭職,她並未就連串紛擾致歉,只形容自己退位「符合哈佛的最佳利益」,也表示自己受到種族主義恐嚇。這次是繼賓州大學校長馬吉爾(Liz Magill)上月請辭後,不足1個月內再有常春藤學府的校長求去,猶太團體及保守派表示歡迎,但有非裔質疑事件涉及種族壓力。
綜合美聯社、《華爾街日報》及英國《每日郵報》的報道,蓋伊2023年7月上任,成為哈佛首位非裔校長,也是歷來第2位女性校長,但是她2日辭職後,在位時間半年左右,創下哈佛大學1636年成立以來的最短紀錄。她向公開信中表示自己深愛哈佛,懷著沉重心情作出這次困難決定,與大學最高管理機構的成員討論後,將重新返回教員隊伍,相信自己辭職符合哈佛的最佳利益,也會把注意力放在整個學府,而不是集中於任何個人。
蓋伊又表示,外界質疑她對抗仇恨不力,也沒有致力維護學術嚴謹,但這兩點是她的基本價值觀,因此情況令人難受,而且自己也面對人身攻擊和恐嚇威脅,因此心生畏懼。
哈佛大學董事會則發表聲明,表示蓋伊雖已承認失誤並承擔責任,但依然持續遭受攻擊,有人透過電郵和電話留下惡毒、令人反感的言論,董事會強烈譴責類似行徑。聲明強調,蓋伊面對這些攻擊展現了非凡的堅韌性格,董事會對她的辭職決定感到悲傷,也感謝她對哈佛和學術界的貢獻。
根據校方安排,現任教務長加伯(Alan M. Garber)將擔任臨時校長,直至哈佛大學物色到替代人選為止。
53歲的蓋伊曾擔任哈佛文理學院院長5年,成為校長後,由於以色列與哈馬斯的衝突引發全美反猶風波,因此上月初與賓大校長馬吉爾、麻省理工學院校長科恩布魯斯(Sally Kornbluth)出席眾議院聽證會,但外界質疑3人回應問題時答案模棱兩可,馬吉爾上月9日已辭職。與此同時,蓋伊的學術操守也受到保守派的批評,連日來有人質疑,她除了當年被質疑的博士論文外,其他17份學術論文中也已有8份涉嫌剽竊。
蓋伊辭職後,猶太組織維森塔爾中心(Simon Wiesenthal Center)表示歡迎,負責人表示哈佛大學仍需努力,讓猶太學生在校園感覺安全,希望蓋伊離開後能掀開新的一頁。保守派倡導者魯福(Christopher Rufo)則說,蓋伊拒絕為反猶太主義、連續抄襲、損害哈佛聲譽承擔責任,卻歸咎外界出於種族主義而對她施壓,樂見對方最終下台。
眾議院教育委員會共和黨籍主席福克斯(Virginia Foxx)也稱,蓋伊辭職是好消息,但哈佛大學的問題仍然嚴重。以色列外交部長卡茨(Israel Katz)表示,事件反映任何領袖若拒絕正視反猶主義,便需付出代價,並希望哈佛大學能從中吸取教訓。
不過曾獲國家圖書獎的非裔作家肯迪(Ibram X. Kendi)反駁,蓋伊面對種族主義攻擊才會下台,有人希望將非裔排除在權力圈子之外。著名民權領袖夏普頓牧師(Al Sharpton)也稱,迫使蓋伊辭職的人如同攻擊整個非裔女性群體。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