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住在南加州城市的華人對郊狼(Coyote,或土狼)並不陌生,很多人都經歷過驚恐一刻,在居民社區,城市街道或馬路上撞見單獨或三兩隻結隊出沒的郊狼。據報道,這些多數在夜晚流竄在城市的郊狼,在居民社區傷害寵物,甚至攻擊人類的案例屢見不鮮(被稱為南加城市與郊狼升級的戰爭),已經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視,開始採取措施以免郊狼威脅民眾生活。
最近,根據洛杉磯縣公共衛生局的數據,2012年至2022年間,至少有69人在洛杉磯縣被郊狼咬傷,其中約有一半發生在市中心以東的社區中,約有20%發生在市中心以北的愛麗舍公園(Elysian Park)。這些報告是南加州城市與郊狼不斷升級的戰爭的依據,並暴露了那些想要根除危害性動物的團體,與呼籲與郊狼和平共處的團體之間的深刻分歧。洛時報稱,不斷擴大的郊狼戰爭也為長期以來努力管理郊狼種群的城市提出了基本問題,包括地方政府是否應該參與其中,以及是否可以控製這種頑強和適應性的動物。
衛生部門稱,僅在2015年,就有十二人在愛麗舍公園被咬,其中大多數人都是無端遭郊狼襲擊。受害者包括一個慢跑者,一個與朋友一起玩耍的孩子和兩個坐在地上仰望星空的人等。郊狼一連串攻擊背後的動機尚不清楚。 洛杉磯時報解釋,一些科學家推測,這些遭襲擊的受害人可能與一個孤獨的郊狼有關,稱該郊狼已經失去了對人類的所有恐懼。洛時報指,郊狼在愛麗舍公園(Elysian Park)的襲擊仍在繼續。今年5月份,有兒童在該公園被郊狼咬傷手臂;以及洛縣官員存檔的郊狼襲擊事件:「兒童攜帶小狗在公園行走時右腿被咬傷。」 而那些認為人和郊狼可以共存的人稱,這樣的事件是人類對自然的不合理期望的結果。但專家認為,也許因為該社區很多人一直在餵養動物的原因。但這對人,寵物以及郊狼都造成了危險。
洛時報報道,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環境與可持續性研究所的博士候選人尼斯納(Chase Niesner)創造了「 Cloud Coyotes」一詞,以描述城市居民與在這裏生活了4萬7000年的智能掠食者之間的不和諧。尼斯納與凱爾蒂(Christopher Kelty)和羅賓斯(Spencer Robins)正在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在19世紀的聯邦滅絕運動中使郊狼能夠生存下來的相同生存技能,使它們在世界上一些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中心蓬勃發展。 他們稱,土狼的感官總是對獵物和潛在威脅都處於極高的戒備狀態,它們是作為北美灰狼的獵物而發展起來的,據悉,北美的灰狼在20世紀幾乎被滅絕了。他們寫道:「在過去的美國西部農村地區,保護牲畜為牧場主剿滅郊狼提供了主要動力。」今天,在美國和加拿大各地,盡管試圖通過毒藥,大規模槍擊,致命註射和有毒氣體根除郊狼,但它們仍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關於城市郊狼的科學尚未建立。一些動物倡導者和生物學家認為,不可能從給定的區域根除郊狼,因為它們會迅速反彈,因此學習與郊狼共存是很實際的。 其他科學家認為,從理論上講,滅絕運動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有效的。 但推動與野生動物共存的倡導者,包括認為對動物進行道德對待的人,如「美國人道主義協會」和「郊狼計劃」等。多年來,他們一直在促進人類與郊狼共存,通過了使郊狼遠離欺淩的技術和禁止野生動物餵養的法律。
據悉,南加州曼哈頓海灘和其他一些社區正在求助於托倫斯市議員馬圖奇(Aurelio Mattucci),他最近采取了一項措施,使他的城市成為加州為數不多的致力於全年誘捕郊狼的城市,根據措施合同,該市每周使用致命藥物註射殺死一只郊狼。馬圖奇表示,「我們希望保證城市居民,財產和寵物的安全。」本報記者尚穎洛杉磯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