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本港大部分建築地盤依賴傳統柴油發電機運作,產生大量廢氣和噪音,不僅危害健康,亦影響空氣質素。近年積極推動氫能應用的煤氣公司,憑藉成熟的技術優勢和基礎設施,率先推動多個氫能發電方案,主打「零廢氣、零噪音、零氣味」,開拓本港低碳能源市場。
氫能發電機組解決柴油發電機空氣污染和噪音問題
香港市民每天使用的煤氣,其實是用天然氣和石腦油生產而成的合成燃氣,不但與煤炭這種高污染燃料無關,更屬於低碳排放的燃料,當中成份約一半是潔淨的氫氣。煤氣公司近年再進一步,從合成燃氣中抽取氫氣,供應予交通、建築、數據中心等行業使用。
一間新能源科技公司共同開發移動式氫能發電系統,這套大約一個貨櫃大小的機組,應用由煤氣公司生產的氫氣,透過「氫燃料電池」產生電力。煤氣公司總經理(工商市務及營業)江紹權表示,氫能發電機組運作時只產生純水,既無廢氣而且寧靜,特別適合建築工地使用。「它解決了工地使用傳統柴油發電機的空氣污染和噪音問題。除了是環保的選擇,氫能發電直接減低工程對附近居民的影響,使工地有更長的運作時間。」


煤氣公司與建造業議會合作 促進低碳氫在工地應用
為了促進低碳氫在工地的應用,早前煤氣公司與建造業議會達成策略合作,向建築業界就氫能發電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建議,並物色合適的氫能設備供應商,更計劃於九龍灣建造業零碳天地設置氫能發電機組,作為示範項目。
由於氫能發電機組可移動到不同場景發電,除了工地外,機組亦適用於港口設備、大型活動等臨時供電場景。事實上,在早前舉辦的第十五屆全運會高爾夫球賽事中,正是由該套機組為粉嶺高球場部分設施提供「氫電」。
江紹權表示,煤氣公司近年積極開發包括氫能在內的綠色能源,以加速各行業的綠色轉型。今年7月,煤氣公司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合作,攜手建設全港首個公眾電動車自動氫能充電系統,預計明年投入運作。充電系統直接從燃氣管道抽出高純度氫氣,經氫燃料電池轉化成電能,再輸出到科學園5個電動車充電樁。
氫能發展是香港走向碳中和關鍵一環
香港要走向碳中和,氫能發展是關鍵一環。多年來,煤氣公司在港九新界鋪設的3,700公里地下管網,這意味著不用長途運輸,不必擔心船運、貨車帶來的額外碳排放,直接從腳下的管道取氣就行。這種「就地取材」的模式,大幅降低了氫氣的碳足跡,也讓供應鏈變得更短、更靈活。
更進一步的突破在將軍澳。煤氣公司攜手國際環保企業威立雅,正在將軍澳堆填區興建全港首座「綠氫」生產設施。這座廠房利用堆填區產生的生物沼氣,經過處理後製成零碳排的綠氫。項目預計2026年投產,屆時每天可生產約330公斤氫氣,是本港邁向清潔能源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