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尼路改造方案」論壇11/24登場

由曼哈頓第1、2、3社區委員會共同主辦的「堅尼路(Canal Street)改造方案」聯合公眾論壇將於11月24日(周一)在華埠131中學舉行。這場會議將讓居民、商家與醫療辦公室首次在同一場合回應市交通局(DOT)的計劃——擴寬堅尼路人行道、取消自百老匯大道(Broadway)至伊麗莎白街(Elizabeth Street)之間所有商業停車位,並將堅尼路縮減為雙向各兩條行車線。

近期,華埠居民向州眾議員李榮恩,市議員馬泰以及中華公所舉行的多場社區會議中,一再提出警訊:該提案威脅到緊急救援車輛通行、醫療運輸、日常商業活動以及行人安全。堅尼路沿線有逾百間醫療辦公室依賴路邊空間供救護車與病患上下車使用。商家表示,一旦取消裝卸區,送貨將受阻,並迫使車輛擠入僅剩的一條可通行車道。

中華公所上次社區會議是在華埠商業改進區(BID)行政總監陳作舟今年8月份發表支持堅尼路改造的評論文章後召開。該文章未將堅尼路商家、診所與居民的需求納入考量,令社區與商家感到措手不及。

利害關係人也質疑,儘管堅尼路長期存在非法擺賣、阻塞人行道、毒品活動及危險街況,交通局卻未提供與警局、地檢署或聯邦機構「有持續協調」的任何證據。

在中華公所會議上,居民李卓勳對交通局表示:「請不要在沒有地檢署、警局與聯邦代表的情況下再回到我們的社區。長期以來,你們試圖只靠在路面上澆灌水泥,卻不去執法處理堅尼路上猖獗而暴力的非法行為,已危及居民安全。」

李卓勳並指出七十三歲的Rosalyn Landsman與七十九歲丈夫Marty的案例——兩人曾被逃離警察的非法賣包者猛烈撞倒在地。「她的身體被踩踏,頭部重摔在地。請問在路面上澆水泥,如何解決堅尼路上的暴力與毒品交易?」他質問。

社區倡議者持續呼籲應採取保留車道與裝卸區的精準安全措施,例如局部路側擴建、改善照明與中央安全島等。許多人也強調,華埠高度依賴從新澤西州及外區開車前來的顧客,縮窄主要東西向幹道將造成嚴重且持久的經濟損害。

市政中心居民聯盟(Civic Center Residents Coalition)的陳翠芳(Jeanie Chin)表示:「堅尼路是下曼哈頓僅存少數可完整貫穿東西向的街道之一。為什麼要擴大人行道並把車流縮減成單一路線?堅尼路是連接曼哈頓大橋與荷蘭隧道(Holland Tunnel)的重要道路。他們會去縮窄第42街或第14街嗎?緊急車輛要怎麼通行?堅尼路需要的是常識性的規劃。」

下周一的論壇將成為社區要求重新設計流程的重要時刻,呼籲市府部門與執法機構進行真實、有效的協調,並反映社區的實際需求與現況,呼籲華埠居民積極參與。

擴闊堅尼路會議11月24日下午6時半至8時半,地點在華埠131初中,希士打街(Hester Street)100號。

多個政府部門將參加備受爭議的擴闊堅尼路社區會議,呼籲華人居民積極發聲。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