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以前,Z先生剛剛出生的兒子克勇(Ke Yong,音譯)被兒童局帶走,因為該局認為Z先生患有精神分裂的太太無法照顧孩子。從那時起,Z先生從未放棄接兒子回家的努力。這場已經超過十年的抗爭最近露出曙光,紐約州上訴法院十月下旬做出裁決,推翻家庭法庭之前終止Z先生對兒子監護權,允許他的兒子被寄養家庭永久領養的決定。高院在裁決中指出,寄養機構未能盡最大努力向Z先生和他的兒子提供語言幫助和服務,這種語言孤立顯示,寄養機構並未按要求在終止Z先生的監護權之前盡最大努力強化親子關係。
根據法庭文件,負責安置克勇的寄養機構「好牧人」(Good Shepherd Services)將Z先生的母語福州話錯誤登記為國語,至少在孩子進入寄養系統第一年裡該機構與Z先生溝通時都未提供福州話翻譯。而克勇至今已經被先後安置在四個講英語或者西班牙語的寄養家庭,現在幾乎完全不說中文。當親生父母按兒童局的要求前去常規探望兒子時,至少在最初的四年裡,完全沒有翻譯。
這使得Z先生在每次按規定探望兒子時,即無法跟兒子溝通,也無法與寄養機構的代表溝通,而寄養機構的代表在探視現場的工作是記錄親生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作為將來決定是否將孩子歸還給親生父母的依據。寄養機構還稱很多時候在外地打工的Z先生不願去學英語,在之後對孩子去留做決定時,引用Z先生和他的兒子無法溝通作為證據提出終止他的監護權的建議。
去年六月,州高等法院同意之前家庭法庭的裁決,決定終結Z先生夫婦的監護權,致力於家庭團聚的法律服務組織家庭代表中心(Center for Family Representation)代表Z先生提出上訴,亞美法律援助處和華人策劃會以及美國民權聯盟分別向上訴法庭提交兩份意見書,要求重審Z先生的案子。亞美法律援助處和華策會在意見書中說,寄養機構未能做到聯邦、州和地方法律法規對語言翻譯服務的要求,而家庭法庭卻在同意寄養機構在這方面做得並不足夠的情況下決定終止Z先生作為父母的權利。
今年四月,上訴法庭決定重審此案。10月21日,上訴法院做出裁決,推翻了低級法院終止Z先生監護權的決定。法庭在裁決書中說:「寄養機構在尋求終止父母的監護權和照顧子女的基本權利前,必須確保雙方溝通清晰準確,以便父母了解他們需要做什麼以及寄養機構可以如何幫助他們……這裡,將父親和孩子以及孩子的照護者在語言上孤立起來,寄養機構沒有做到盡力強化親子關係的要求。」
亞美法律援助處停止反亞裔仇恨項目主任Jame Shim表示:「上訴法院的裁決明確了一點:當兒童保護系統介入帶走孩子時,成千上萬不講英語的紐約父母的語言需求不能被忽略。」
雖然推翻了終止其監護權的決定,Z先生要把克勇接回家還有一些法律程序要完成。他因此拒絕接受採訪,但通過律師向本報發出書面聲明說:「我對這些幫助我的機構非常感激,我只有一個孩子,我現在很高興(能再一次有機會爭取把他接回家)。」
本報記者榮筱箐紐約報道
Z先生做夢都想向其他父母一樣牽著兒子的手,送他去上學。 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