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淡友分析師警告 Labubu或重蹈Beanie Baby泡沫爆破覆轍

索尼影業(Sony Pictures)據傳獲得Labubu影視改編權、並有機會將這款風靡亞洲的盲盒玩具搬上大銀幕之際,據彭博引述分析師指出,Labubu玩具熱潮類似於90年代Beanie Babies的興衰周期,並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警訊」。Labubu母企泡泡瑪特(9992)今早曾升逾3%至224.6元,其後回落,暫升0.5%至217.4元;此外,該股今年高位為339.8元,意味股價已從高位回落逾三成。

稱兩者投機周期類似

Bernstein亞洲消費股高級研究分析師Melinda Hu表示,Labubu熱潮即將達到頂峰,同時市場對於泡泡瑪特下一個銷售驅動因素的疑慮表明,其股價上漲空間有限。她又指,Labubu的流行得益於「稀缺性、搶購熱潮、多巴胺刺激及二級市場」,而這與Beanie Babies的投機周期類似。

報道提到,Beanie Babies(豆豆娃)是一系列填充塑膠顆粒的動物造型毛絨玩具,在1990年代末期價格飆升,一度被視為一種投資品,但泡沫在1999年左右破裂,如今大多已一文不值。

摩通料星星人可取代Labubu

然而,摩通指泡泡瑪特至少還有一種可取代Labubu的產品。該行分析師Kevin Yin上月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Twinkle Twinkle(星星人)正在吸引一群真正的粉絲。」他表示,這款以星星為主題的玩具系列到2027年將貢獻泡泡瑪特8%的銷售額,高於今年上半年的2.8%。Melinda Hu對此則並不信服,認為「還沒有看到其他IP能夠獨立產生市場興趣的證據」,又指泡泡瑪特的長期增長永續性仍不明朗。

另一方面,Melinda Hu目前是唯一一位看淡泡泡瑪特的分析師。根據彭博彙編數據顯示,在追蹤泡泡瑪特的46位分析師中,至少有42位仍給予「買入」或同等評級,另有3位給予「持有」評級。不過,自從Melinda Hu於10月16日首次對泡泡瑪特評級及給予「弱於大盤」評級以來,其股價已下跌約25%。

報道又指,Melinda Hu在Bernstein工作約7年,目前覆蓋安踏(2020) 和資生堂(Shiseido)等10家公司;彭博數據顯示,過去6個月遵循其推薦的投資者平均虧損5%,同行分析師則平均虧損2.7%。

相關文章:

Labubu或登上大銀幕 索尼影業傳獲影視改編權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