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戰休戰一年,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指出,兩國延長一年期暫停關稅協議雖紓解短期壓力,但長期不確定性仍促使企業尋求穩健跨境平台。她分析,現時中國對美出口商品維持20%關稅水平,東盟多國印尼、馬來西亞等輸美關稅為19%,越南則持平為20%,各經濟體相對競爭優勢重新洗牌,推動企業加速供應鏈布局調整,而香港的優勢有望進一步被看見。
范婉兒引用數據印證香港的核心吸引力,包括2023年僅62%的受訪內地企業計劃透過香港拓展海外業務,2024年比例已躍升至77%;2024年東盟外資流入數據顯示,香港以單一城市身份躋身東盟第六大外資來源地,佔東盟整體外資流入的6.3%,比例已接近中國內地的8.6%,充分體現香港作為全球投資樞紐的強大吸引力。
93%意大利企業 認同港助拓展亞洲業務
范婉兒引用另一個調查數據顯示,172家意大利受訪企業中,93%認為香港能協助其拓展亞洲業務。她又稱,2024年香港對美出口佔整體6%,2025年預計略降至5.8%至5.9%,其中一半貨源來自內地,貿易結構保持穩定。
美國企業仍深度扎根大灣區
美國灣區委員會經濟研究所高級總監Sean Randolph則強調,儘管供應鏈區域化趨勢明顯,眾多美國企業仍深度扎根大灣區,核心在於當地高度集中且難以替代的供應商網絡,Nvidia、蘋果等巨企近期相繼宣佈加大在華投資,充分印證中國及區域供應鏈的不可替代性。他表示,對美國企業而言,香港是不可或缺的區域樞紐,例如蘋果以香港為總部開展供應鏈與知識產權管理,美國企業Levi Strauss透過香港管控亞洲海外製造業務。Sean Randolph指出,香港的高質量專業服務、受國際認可的普通法與商業仲裁體系,以及近年湧現的區塊鏈、綠色金融等創新產業生態,使其成為全球企業進入中國及大灣區的首選門戶。
第15屆亞洲物流航運及航空會議(ALMAC)將於11月17至18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本屆會議主題為「貿易新局:共創增長∙協同共贏」,將匯聚超過80位演講嘉賓以及來自逾40個國家及地區的約2300名業界人士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