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裔高中生遭到歧視性攻擊引關注

位於波士頓西郊的韋蘭德(Wayland)公立高中近日發生一起令人震驚的校園仇恨事件,一名非洲裔學生遭到歧視性攻擊。事件引發社區關注,家長、校方與麻州米德塞克斯郡地方檢察官萊恩(Marian Ryan)等政府官員皆於本週一晚間召開緊急會議。

與會者呼籲正視校園內的族裔歧視問題,並強調必須採取更有力的行動保護學生安全。會上,受害學生的母親在發言時情緒激動、數度哽咽,表示16歲的兒子在學校更衣室內遭受極具侮辱性的惡作劇。她說,孩子的球衣被掛在一個黃色「孩童玩耍」警示牌上,該警示牌被皮帶繫在天花板上,象徵吊掛。這一幕讓她痛心不已。

「看到自己的孩子被這樣針對,是撕心裂肺的痛苦,」這位母親在會上說道。「我們為我的兒子以及所有長得像他的人而心痛。我只希望他能得到公正的對待。」

麻州參議員艾德里奇(Jamie Eldridge)在臉書上留言說:「我對發生在韋蘭德高中的一起針對黑人學生的種族歧視襲擊事件感到無比憤慨。感謝韋蘭德學校官員迅速譴責了這起種族歧視事件,並與韋蘭警方合作調查。」

校方承諾問責 社區要求透明
韋蘭德學區代理總監弗萊希曼(David Fleishman)表示,涉事學生已被追究責任,但由於案件仍在調查中,校方依法律規定無法公布更多細節。他承認,學區在處理仇恨事件與維護校園安全方面「確實需要做得更好」。

韋蘭德鎮行政主管麥考(Michael McCall)則指出:「我們知道可以做得更好,如果不想改變,我們今天就不會在這裡。」檢察官萊恩也出席會議並表示,檢方自五年前成立「反仇恨與反偏見工作小組」,致力於處理涉及仇恨與歧視的案件。她強調,社區不僅要承認問題,更應制定具體行動計畫,「我們必須問:出了問題後,接下來要怎麼辦?我們要如何確保有人為此負責?」

這起事件並非韋蘭德公立學校首次面臨種族爭議。2022年,學區內也曾出現針對前任校監歐瑪·伊西(Omar Easy)的種族塗鴉,當時同樣引發公憤。有家長指出,這些事件反映學校體系內仍存在根深蒂固的偏見與冷漠。許多居民呼籲學區應加強多元文化教育與教師培訓,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安全、尊重的環境中學習。

「我很高興看到學區願意站出來,但這還不夠,」受害學生母親說。「我們需要更多行動,而不是空洞的聲明。」

專家建議:華人家長應勇於維權
波士頓地區華裔人口近年不斷增加,但同時也面臨更多潛在的族裔偏見,華人學生在學校收到種族歧視和霸凌的事件也時有發生。專家提醒華人家長,若發現孩子在學校遭受歧視、欺凌或仇恨言論,應立即採取行動,切勿選擇沉默。若孩子在校內或校外受到仇恨攻擊,應立刻向校方報告,包括校長、輔導員或學區安全辦公室。另外,華人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主動詢問孩子每天在學校的情況,如果孩子說有其他學生在學校受到種族歧視和霸凌,也應該及時向校方反應。

根據麻州法律,學校有義務記錄並調查涉及偏見與仇恨的事件。保存事件相關的照片、影片、文字訊息或社交媒體貼文,詳細記錄時間、地點及涉事人。這些證據對後續的學校調查或警方介入至關重要。若事件涉及暴力或威脅,可直接報警,並聯絡檢察官辦公室的反仇恨工作小組,尋求法律支援與心理輔導資源。

大波士頓地區有多個亞裔社會組織提供協助,包括華美福利會(AACA)、華人前進會(CPA)、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BCNC)等,提供翻譯、法律與心理支援服務。家長應鼓勵孩子在遭遇歧視時勇敢說出來,學校的心理輔導員、多元文化社團及社區中心皆可成為支持力量。

校園安全需集體守護
教育界人士指出,這起事件再次提醒公眾,校園安全不僅是物理層面的保護,更關乎文化與心理的安全感。要杜絕仇恨行為,學校、家長與社區須共同努力。

「孩子不應該害怕去上學,」一名華裔家長在會後接受採訪時說。「如果我們保持沉默,這樣的仇恨就會繼續蔓延。」

目前,韋蘭德社區正持續舉辦相關會議與討論,希望透過教育、對話與行動,修補因仇恨所造成的創傷,並為所有學生營造更安全、更包容的校園環境。從韋蘭德事件可見,族群歧視在麻州仍未消失,而波士頓的多元社會需要更多的理解與行動。對於在此成長的華人新一代而言,安全與尊重應該是校園的基本權利。每一位家長、老師與同學都應成為守護者,讓孩子們能在不受仇恨威脅的環境中安心學習、自由發聲。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右二起)檢察官萊恩、參議員艾德里奇等在麻州地方法院合影。 檔案圖片

受害學生的母親在緊急會議中發言。

民衆在會場外打出反對種族歧視的標語。

波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