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指的是每年的11月11日,日期形狀類似4根棍子,因此被戲稱為「光棍節」。2009年,阿里巴巴將「光棍節」變成了一場全民的網絡購物狂歡,大獲成功,此後「雙十一」逐漸演變成全球規模最大、銷售額最高的網購狂歡節,許多商家都會提供大量折扣和優惠,連香港一些超市、商店也加入。
今年長達一個多月的「雙十一」落幕,卻未激起消費者的高度熱情,內媒形容「正以一種近乎退潮的靜默完成轉型」,專家則形容市場情緒和銷售情況「低迷」,平台狂歡慶祝銷售額的情況不再。
相關新聞:雙11︱飛天茅台補貼價跌穿¥1600 專家分析「尋底」原因
安徽出版集團旗下的「市場星報」報道說,今年「雙十一」消費市場的降溫肉眼可見。過往「雙十一」打開微信朋友圈就是滿滿的「戰利品晒單」,如今不見蹤影,小區快遞驛站也不再大排長龍等待取件。
不止是因消費端理性克制、消費降級,經營者也陷入生存困境。報道引述杭州女裝店主陳敏表示,「不開促銷活動,店舖訪客量直接腰斬;一搞促銷,算上平台佣金和折扣成本,賣一件虧一件。」品牌方的經營邏輯悄然轉變。過去「雙十一」追求「短時間衝銷量」,現在更看重「長期留客群」。市場不再製造短期狂歡、誘導衝動消費,而是滿足真實需求。
路透社指出,「雙十一」期間的消費低迷源自於長期的房地產危機和對收入保障的擔憂,使得消費者比以往更難掏腰包。對此,零售商採取全年折扣促銷策略,推出數十億元的消費補貼和優惠券,並延長促銷活動。
小米老闆雷軍轉發公司戰績,今年雙11小米全渠道金額達到290億(人民幣,下同)。不過卻沒有去年理想。2024年雙11,小米全渠道累計支付金額突破319億。
紀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