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沒便宜」登熱搜 官媒:雙十一促銷價比日常貴

內地「雙十一」購物節已發展成一個大型的促銷活動,各家電商在10月中旬就開始了預售和第一波促銷活動,並一路延續至11月11日當天達到高潮。 在狂熱購物氣氛的同時,「雙十一沒便宜」的話題亦登上社交媒體熱搜。內地官媒《法治日報》的調查報道亦指,從「先漲價後降價」、「不同人不同價」,再到「湊單越湊越貴」,不少商品在雙十一的促銷價,竟比日常更貴。

網民稱合併付款時價格上升

市場監管總局今日發布合規提示,明確表示要杜絕「大數據殺熟」的情況。上月有網民貼出下單截圖指遇到「殺熟」,「88VIP會員會更貴」。有網民稱辛苦湊單最後合併付款後,價格反而升高。

有網民指遇到「殺熟」,「88VIP會員會更貴」。
有網民指遇到「殺熟」,「88VIP會員會更貴」。

 

有博主稱自己今年購買一台普通電視,618購物節以及9月份,正常活動價格為6300元(人民幣,下同),但在雙十一活動前漲價至8999元,10月30日活動原價1.7萬元,用券後7500元可購得。

有裝修新家的網民今年七八月份看中了一部空調,為等優惠而留待雙十一購買,卻發現算上國家補貼和優惠滿減券後仍比幾個月前貴了400元,冰箱也漲價500元,洗碗機由3000多元漲至4000多元。

有博主匯總網友雙十一上當的諸多苦水。
有博主匯總網友雙十一上當的諸多苦水。

 

 

 

裝修新家的網民為等優惠而留待雙十一購買家電,比較價格後直呼後悔。
裝修新家的網民為等優惠而留待雙十一購買家電,比較價格後直呼後悔。

 

 

客服解釋指「成本上漲」

記者在平台比價亦發現,例如三周前售約250元的泡澡桶,最新優惠價亦較下單時貴兩成多。記者向商家查詢,對方解釋指相關原材料成本上漲,最新一批貨品無法以之前的價格出售。

三周前售約250元的泡澡桶,最新優惠價亦較下單時貴兩成多。
三周前售約250元的泡澡桶,最新優惠價亦較下單時貴兩成多。

 

商家解釋指相關原材料成本上漲,最新一批貨品無法以之前的價格出售。
商家解釋指相關原材料成本上漲,最新一批貨品無法以之前的價格出售。

 

「雙十一價保」投訴上萬條

《法治日報》指,在某第三方投訴平台上的「雙十一價保」相關投訴已達上萬條。多名消費者投訴稱,雙十一期間購買的商品並未如商家承諾為「最低價」,提出價保申請後,商家以「平台優惠券、贈品不參與價保」或「早買早享受」等理由拒絕。亦有賣家通過下架商品或更改鏈接來規避價保責任。

市場監管總局今日(11日)向主要電商平台發布《「雙十一」網絡集中促銷合規提示》,旨在規範促銷經營行為,維護「雙十一」期間網絡交易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提示》表明要杜絕「二選一」及「大數據殺熟」等違法行為;嚴格規範價格、直播營銷、廣告內容審核等。

相關文章:市監總局發「雙11」合規提示 嚴格規範價格、直播營銷等 阿里、京東跌2%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