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市值四天蒸發3000億

Meta主要仰賴廣告業務,缺乏這類能將AI投資快速變現的企業客戶業務。路透社資料圖片

本報訊

Meta上周財報優於預期,但宣布上調今年資本支出下限,且表明2026年還將「顯著增加」後,引發投資者擔憂,股價連跌四天、市值蒸發逾3000億美元。這令人聯想到當年元宇宙投資,導致股價暴跌77%的慘痛經驗。

雖然CEO朱克伯格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淡化過度支出疑慮,強調Meta積極投資超級智能實驗室等項目是「正確策略」,但市場卻不這麼認為。據彭博社網綜合報道,Meta股價正經歷2022年11月以來最差的4天表現,跌幅近17%。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的拋售潮同樣因投資者質疑支出計劃而起,最終導致股價從2021年高點重挫77%。

「這感覺像是回到Meta過度支出的老路,把錢花在無關緊要或沒有適當回報要求的項目上」,業內人士說:「投資者正失去耐心。」

儘管近期重挫,Meta股價今年仍上漲7.1%。這是因為直到最近AI大筆支出並未被視為負面因素,反而被視為保持競爭力的展現。朱克伯格長期宣傳AI可改善廣告投放精準度和用戶參與度,但隨著支出持續攀升,投資者在看到更具體回報跡象前,開始對支出規模感到不安。

Oppenheimer分析師Jason Helfstein在財報後調降Meta評級,寫道「雖然營收機會未知仍大幅投資超級智能,反映了2021/2022年的元宇宙支出模式。」

Meta並非唯一讓投資者對AI支出感到擔憂的科技巨頭。微軟財報公布後股價也下跌,但跌幅較溫和,原因是投資者看得到Azure雲端業務如何將AI投資轉化為實際營收成長。相較之下,Meta的處境更艱難。亞馬遜和Alphabet財報後股價上漲,因為它們都擁有企業級雲端服務,能直接從AI熱潮中獲利。但Meta主要仰賴廣告業務,缺乏這類能將AI投資快速變現的企業客戶業務。

分析師直言,Meta的商業模式嚴重缺乏多元化,也沒能建立真正的企業級業務,還有元宇宙策略失誤的前例。

據悉,投資者的擔憂不只是支出問題。美銀11月2日報告警告,Meta使用表外債務和大額沖銷,導致實際淨利與調整後盈餘差距擴大,可能代表「獲利品質惡化」。但Meta也有亮點,營收預計今年成長21%,至2028年前都將維持雙位數成長;淨利在今年持平後,明年預計成長超過25%。

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