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中間派政治是否走到盡頭?

前州長柯謨(見圖 Andrew Cuomo)在周二選舉中遭到明確否決,這場敗選引發外界對紐約州中間派政治前景的質疑。曾經讓他登上政治高峰的「溫和派聯盟」,如今似乎走到了盡頭。

柯謨在任內多年與進步派對抗,曾輕鬆擊敗左翼挑戰者。然而,這次他不僅在六月民主黨初選中被民主社會主義者(DSA)支持的馬姆達尼(Zohran Mamdani)擊敗,在大選中更以約8個百分點的差距再次落敗。

州參議員里維拉(Gustavo Rivera)是馬姆達尼的支持者直言,柯謨的政治風格「應該被時代淘汰」,「長期以來,那些親企業、偏右的民主黨人並沒有服務他們應該代表的工薪階層,而是在侍奉億萬富翁捐助者,」這位布朗士的民主黨人說。

柯謨的競選活動獲得約5,500萬美元的獨立政治支出支持,資金來源包括避險基金經理艾克曼(Bill Ackman)及前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等富豪。他的聯盟也囊括部分建築工會,但大多數主要工會在初選後轉向支持馬姆達尼。

周二晚間,在曼哈頓中城Ziegfeld宴會廳,支持者陸續進場,柯謨直到晚間10時45分才登台,身旁站著三名女兒。這位67歲的前州長指出,自己以獨立候選人身份獲得的選票比例,比其父馬里奧柯謨(Mario Cuomo)1977年競選市長時還高。

「這場競選是為了挑戰正在塑造民主黨、塑造這座城市與這個國家未來的政治理念,」柯謨說。「近一半的紐約人拒絕支持那些做出明知無法兌現承諾的政府。」

柯謨長期以「可行主義」著稱。他曾在柯林頓政府擔任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長,吸收了中間派政策的實務精神。任州長期間,他在財政上偏保守,卻推動婚姻平權等進步立法。前州議員布羅茲基(Richard Brodsky)形容他為「進步反動派」(progractionary),既具進步色彩又保守務實。

疫情期間,柯謨因每日簡報而聲名大噪,甚至獲頒艾美獎,但也因養老院防疫政策飽受批評。2021年,調查證實13名女性對他提出性騷擾指控,他最終辭職下台。

政治顧問傅蘭(Doug Forand)指出,柯謨的敗選更多源於個人形象而非政策立場:「他在紐約政壇是個已定型的人物,選民對他的印象早已根深蒂固。」

布碌崙民主黨主席赫梅林(Rodneyse Bichotte Hermelyn)則說,許多原本支持柯謨的中間派選民在初選後轉向支持馬姆達尼。「柯謨多年來靠著父親的名氣,但時代已變,」她說。

紐約州民主黨主席雅各布斯(Jay Jacobs)拒絕公開支持馬姆達尼,擔心共和黨會在搖擺選區利用他的左翼形象攻擊民主黨。但雅各布斯仍堅稱中間派民主黨人仍有前路,並舉維吉尼亞州的斯潘伯格(Abigail Spanberger)與新澤西州的雪瑞爾(Mikie Sherrill)為例。「我們的政黨必須足夠包容,不同地區需要不同的代表,」雅各布斯說。

數據顯示,紐約州自2022年以來民主黨登記人數略有下降,而共和黨與無黨籍選民則在上升。

柯謨在競選後期試圖吸引中間與保守選民,甚至登上福斯新聞與右翼電台受訪。他還與共和黨市議員同台,當主持人暗示馬姆達尼「可能在911恐襲時歡呼」時,他以笑帶過,引發爭議。

總統特朗普更在《60分鐘》節目中暗示支持柯謨,後又在社交媒體明確表態。柯謨曾要求共和黨候選人史利瓦(Curtis Sliwa)退選,但對方拒絕,最終以7%的選票收場。柯謨陣營部分人士認為史利瓦分散了選票。

至於柯謨是否會再度參選,目前仍不得而知。在宴會現場,Wi-Fi密碼被發現是「Cuomo2026」,耐人尋味。律師兼電台主持人艾達拉(Arthur Aidala)笑言:「他得了政治上癮症,但他確實懂得怎麼做事。我不覺得他會就此退場。」

不過,布碌崙民主黨主席畢肖特認為他應該「謝幕離場」,而里維拉則更直白地用上馬姆達尼競選T恤上的口號作結:
「早該滾蛋。」

本報記者周靜然紐約報道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