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香港園區今年12月正式營運。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常任秘書長、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蔡傑銘表示,河套香港園區首批大樓工程進度良好,第一期主要包括3座大樓,其中兩座為濕實驗室,目前已租予40多間企業及機構,期望年底招租率能夠達到九成。
蔡傑銘今(8日)在電台節目中表示,河套香港園區是推動香港創科發展的重要引擎,強調「無創科,無未來」,認為創科是未來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要素。他坦言,儘管香港過去在科技發展方面已有不少成果,包括設立科學園及數碼港等,但仍須以新思維開拓新空間,因此河套香港園區的發展是重中之重,必須加快推進、提升效率。
實驗室設備完善具備交通配套
他進一步說明,河套香港園區首批大樓建築進度良好,第一期3座大樓中,兩座濕實驗室提供約3.2萬平方米樓面面積,粗略計算相當於白石角科學園近十分之一可用樓面面積。這些實驗室設備完善,並具備交通配套,正加緊招租,已獲40多間企業及機構承租,其中兩成來自海外,其餘來自內地及本港,形成相當國際化的組合,涉及的行業以生命健康科技較多,其他包括微電子、新能源、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等等,均屬政府創科藍圖重點發展領域,亦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元素。目前這些企業已佔用七成樓面面積,當局期望最終達成九成招租率,並保留部分空間作為共享數據及樣本室之用。




相關新聞:
孫東:促進河套區創新跨境流動深化兩地合作
孫東:律政司將成立跨部門小組 檢視人工智能所需法律配套
施政報告2025|孫東:要保持和加強香港優勢 近500間扶植創科企業有意來港發展
以公私營合作模式發展園區 收27份意向書反應理想
蔡傑銘解釋,「濕實驗室」配備特定煤氣、電力及通風等設施,並具備較高樓底,以滿足實驗需求。河套香港園區預計於年底開園,進駐企業及機構可於明年初開始運作。同屬首批的其餘5座大樓正全速興建,預計2027年起陸續落成,現已展開招租工作。
在交通配套方面,園區公司首批員工已於10月中起已在園區上班,在落馬洲港鐵站設有專道,提供接駁巴士服務。此外,人才公寓已準備就緒,附近餐廳等設施亦將於下周投入服務。
蔡傑銘亦提到,當局期望以公私營合作模式推動河套園區發展,並傾向由私營市場主導。政府早前撥出10幅地塊約5公頃的土地徵求市場意向,日前截止時共收到27份回覆,反應理想。初步分析顯示,部分企業對未納入徵求範圍的土地亦表達興趣,發展商的參與意願高於預期,其中更包括非傳統發展商及科技企業,反映市場對進駐園區的積極態度。
被問到怎樣拆牆鬆綁,如何做到「邊建設,邊進駐」,蔡傑銘指出,當局目標在2030年前完成第一期發展,將盡快分析所收集的意見書,重申希望公私營合作,不要只靠公帑去做,但亦不會削弱公營角色,而是希望借助市場力量加快發展步伐。
另外,內地移民局日前公布擴大來港澳人才簽注範圍,令港人及外國人可以便利進入深圳園區,而特區政府亦正計劃指定白名單,容許內地園區符合資格的專家更方便來港,蔡傑銘表示,除了便利通關措施外,亦正與深圳研究建設行人通道,方便兩地專家們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