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388)公布,截止今年9月底,衍生產品市場合約日均成交量達154萬份,較去年同期增長7%,創歷史新高。其中,恒生科技指數衍生品交易量大增30%,而去年年底推出的每周股票期權累計成交量已超過2,200萬份合約。港交所亦宣布於下月10日起,每周股票期權再增加中國移動(941)、中芯國際(981)、友邦保險(1299)、小米集團(1810)及中國海洋石油(883),令每周期權股票總數將由11隻增至16隻。
受惠市場結構持續優化
港交所證券產品發展部高級副總裁David Lutz表示,市場持續增長主要因為三個主要因素,包括港交所持續優化市場結構、把握新興主題投資機遇,以及吸引更多本地散戶及區域投資者參與。
港交所於今年7月大幅調高恒生指數、恒生國企指數及恒生科技指數衍生品的持倉上限,恆生指數由1萬增至1.5萬;國企指數更從1.2萬增至2.5萬;科技指數由2.1增至3萬。同時,優化按金抵押品安排,以統一結算所的按金抵押品處理,並將債券抵押便利費由50基點減半至25基點,提高結算參與者的抵押品效率。
受惠於年初以來的科技股牛市行情,恒生科技指數衍生品截至上月底交易量已較去年全年增30%。恒生科技指數期權未平倉合約數超過30萬份。今年恒生科技指數的隱含波動率長期維持在30%以上,遠高於美國VIX指數約14至15%的水平。
11月28日推「恒生生技指數期貨」
David Lutz表示,港交所計劃於11月28日推出「恒生生技指數期貨」,打造下一個衍生品產品。該指數追蹤香港上市的30間最大型生物科技公司 ,其中多數已跨越早期研發階段,現金流趨於穩健,自推出以來表現優於多個主要市場指數。David Lutz指出,受惠於上市條例第18A章,令這些生物科技公司前往香港變得更加容易。追蹤該指數的ETF資產管理規模已從2021年3月的15億港元增至2025年9月的110億港元,成交金額亦從1430萬港元升至20億港元。
David Lutz亦透露,領航星衍生產品平台「ODP」即將上線,將大幅提升回應市場結構變化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