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螢光棒中毒 萬聖節多成人求助

市府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在萬聖節期間撥打毒物控制中心(Poison Control Center)求助電話的個案,大多數竟是成年人,而非誤食螢光棒的孩童。

《紐約郵報》報道,根據市衛生局資料,去年萬聖節共有191宗中毒求助,其中108宗涉及20歲以上成人,僅59宗為5歲以下兒童,另有14宗介乎6至12歲,10宗屬青少年。

衛生局統計,去年萬聖節中毒來源以化妝品、玩具與螢光棒最多。專家指出,成人誤咬螢光棒的情況並不少見,「這在幾年前更常見,多與派對藥物有關,有人服用搖頭丸等興奮劑後咬破螢光棒。」

兒童方面,誤食化妝品或玩具是每年固定問題,至於處方或成藥造成的個案相對較少。

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毒理學部副主任梅丘里奧-扎帕拉(Maria Mercurio-Zappala)指出,這反映的並非哪一代人更常中毒,而是人們求助方式的改變,「30多歲的人會上谷歌搜尋,但年長一點的人仍傾向打電話求助。

她強調,「大家對手機搜尋愈來愈習慣,但網上資訊未必正確,『谷歌醫生』並非百分百可靠。」

梅丘里奧-扎帕拉提醒,節日慶祝者如懷疑中毒,應立即致電紐約市毒物控制中心,「有疑問就打電話,這永遠是最安全的做法。」本報訊

去年萬聖節共有191宗中毒求助。 Graham Dickie/紐約時報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