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馳名魔術師 甄澤權美國巡演

香港魔術師甄澤權將於11月15日在貴騰賭場大酒店舉行《以魔法之名》美國巡演,為觀眾呈獻結合港式創意與國際舞台效果的全新幻術演出。受訪者提供

來自香港的國際知名魔術師甄澤權(Louis Yan),將於11月15日在路納公園市(Rohnert Park)的貴騰賭場大酒店(Graton Resort & Casino)登台,開始其《以魔法之名》(My Magic Tour: Faith)美國巡演,為觀眾呈獻結合舞台幻術與港式創意的全新節目。甄澤權周四(30日)接受本報視像採訪,分享其創作歷程與對魔術藝術的見解。

甄澤權是首位同時奪得美國「Abbott Magic Competition」及匈牙利「Joker Magic International Stage Competition」冠軍的香港魔術師,亦曾獲「Merlin Award」(魔術界奧斯卡)殊榮。他坦言,即使登台經驗豐富,仍難免緊張:「魔術與唱歌、跳舞不同,任何細節都不能出錯,每次演出前都必須重溫每一個步驟。」

對觀眾反應的熱愛是他持續創作的動力之一。「越強烈的反應越好,小到拍掌,大到尖叫,再誇張一點甚至會跳起。」他笑言,每次看到觀眾因驚喜而露出的表情,便是對魔術師最大的鼓勵。

甄澤權表示,這次貴騰演出特別為美西觀眾設計,部分大型幻術的道具更由香港運抵美國。他透露,節目除經典的「移形換影」外,還加入多個具香港特色的新創魔術,「例如與『奶茶』、『打邊爐』和『打小人』相關的表演,觀眾不僅能觀賞,更能親身參與,令魔術表演在每一位觀眾身上完成。」

他還指出,會把「街頭魔術」的概念搬上舞台:「街頭魔術講求真實互動與即時性,觀眾可以360度觀看,今次亦希望帶來相同的真實感。」

談及創作過程,他形容自己早年以模仿為主,如今則從效果出發,再設計實現方法。「構思十個魔術,可能只有六、七個能完成,但創作過程本身就是挑戰。」他舉例指,「在玻璃上煮食物」、「以火鍋為題的魔術」均屬首創,兼具東方文化特色。

對於AI科技在魔術領域的影響,他認為既有利亦有弊。「AI可以加快資料搜尋,但若觀眾認為表演只是科技效果,魔術的神秘感便會消失。」他特別在新節目中設計了「預知未來影片」的橋段,「影片會先播一半,這是AI無法模擬的,令觀眾重新相信魔術的真實性。」

甄澤權曾創下「最大型魔術課」世界紀錄,教授數千名學生。他認為現時學習魔術比以往容易得多,「網上資源豐富,可以透過影片教學讓全世界學生同時學習。」他透露,未來將開設每月一次的線上教學與問答,推廣魔術文化。他建議初學者從撲克牌、硬幣、橡皮筋等簡易小道具入手,以循序漸進方式培養自信與技巧,「不要一開始就挑戰大型魔術,應從基礎開始建立穩固根基。」

甄澤權多年來在亞洲及歐美多地演出,他觀察到不同文化對魔術的反應各有特色。

「美國觀眾反應直接熱烈,香港觀眾則較內斂。」他回憶數年前於澳門一場頒獎典禮上,荷里活影星尼古拉斯基治(Nicolas Cage)即席上台參與魔術表演,「他非常投入,完全沒有明星架子,這份真誠讓我印象深刻。」

甄澤權指出,香港魔術兼容東西文化,節奏明快、視覺衝擊強。「我的設計講求即時效果,例如將茶變成奶茶,毫無遮掩。表演節奏緊湊,視覺層次豐富。」▍本報記者蘇婕雅三藩市報道 ▍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