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芷茵)
根據西洋餐桌禮儀,吃西餐時如需要鹽,而餐桌上的鹽樽位於別人用餐的區域內,就算只距離你一兩個身位,你也絕不可以越過別人的位置自取,必須請接近鹽樽的人傳遞,通常的做法是禮貌地請求:「Would you please pass me the salt?」這種禮數彰顯了西方文化對於「界線」(Boundary)的重視,在日常生活中時刻尊重別人的空間,是教養的表現。
中國人的世界不作興「界線」這個概念,或會視之為略帶負面含義。好像夫妻、情侶、家人、兄弟等,皆必須推心置腹、肝膽相照方為真摯,未能100%攤開肚皮任看,往往被誤解為有所保留、有所隱瞞、未能全心投入等,這是十分粗糙及錯誤的解讀。
Boundary其實是好東西!是保護,也是尊重,建基於承認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論關係如何親密,夫妻也好,親子也好,閨密也好……每個人都有不能僭越的空間。正如我不相信嬰幼兒就活該被人隨便擁抱親吻,老夫老妻就可以打開廁所門「辦大事」,引申至另一層面,有些事情,別人不說,或是未準備好披露,或是決定有限度地分享,我們應該尊重界線,不說不提,這是對對方最基本的信任和尊重。
尊重別人的界線,同時也要學懂設立自己的界線。如你經常感到時間、精力、情緒和隱私被過度侵犯;被情緒勒索,無法拒絕別人的無理要求;過度在意他人的想法,慣性屈就……是時候釐清你真正的感受及期望,學會溫柔而肯定地說「不」。不要因為拒絕別人而感到難過,因為你的動機,就是要通過設定合理而健康的界線去維護關係平衡,為關係打好根基,令它更舒服、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