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登高好去處 橋咀島/大帽山/東壩等行山全攻略 一文睇清路線、交通安排

重陽節(10月29日)將至,秋高氣爽,是登高的好時節。《星島頭條》為讀者精選多條風景絕佳的行山路線,有適合初級登山者的輕鬆步道,亦有挑戰體能的進階路線,並整理交通、路程等資訊,讓市民規劃登高行程。

太平山|爐峰自然步道—西高山段

  • 路程:4公里
  • 時間:約3小時
  • 交通:山頂纜車、15巴士或1號小巴(周日及假期行駛)
  • 路線:山頂廣場 → 盧吉道 → 西高山觀景台 → 夏力道 → 山頂廣場

由太平山頂凌霄閣側的盧吉道啟程,繞太平山北麓俯瞰維港。行至盧吉道與夏力道交匯處時,轉入高西郊遊區的登山小徑,攀升約百米高度,沿梯級登西高山。沿途有漁護署所設的距離牌,每完成四分之一等路程就有溫馨提示,讓登山者隨時掌握進度。觀景台不僅是觀賞日落的首選地點,更設有可變換日期的趣味打卡裝置,遊人可記錄登頂的珍貴時刻。

建議行程以爐峰自然步道西高山段的觀景台作為折返點,欣賞完畢後沿原路返回夏力道,最後抵達山頂廣場完成環線。全程包含拍照休憩時間約需3小時,是一條兼具體驗與景觀的經典行山路線。

回到目錄

西高山段的爐峰自然步道。資料圖片
西高山段的爐峰自然步道。資料圖片

 

太平山頂是香港標志性景點。資料圖片
太平山頂是香港標志性景點。資料圖片

 

不少人到橋咀島郊遊。資料圖片
不少人到橋咀島郊遊。資料圖片

 

大帽山俗稱「大霧山」,是香港最高的山峰。資料圖片
大帽山俗稱「大霧山」,是香港最高的山峰。資料圖片

 

昂坪鳳凰山與大佛。資料圖片
昂坪鳳凰山與大佛。資料圖片

 

鳳凰山|昂坪自然步道—彌勒山段

  • 路程:5公里
  • 時間:約3小時
  • 交通:昂坪360纜車、23號或2號嶼巴
  • 路線:昂坪廣場 → 心經簡林 → 彌勒山 → 彌勒山轉向站 → 昂坪棧道 → 昂坪市集

路線環繞彌勒山一圈,起點與終點均設於昂坪,全程攀升不多,適合想輕鬆漫步、同時欣賞多個昂坪著名景點的行山人士。從寶蓮寺外開始,抬頭即可仰望天壇大佛,沿平緩山徑前行,途經刻有《心經》的巨型木柱群,並可遠眺香港第二高峰鳳凰山的景色。步道環繞彌勒山腰而行,經過東山法門後,抵達昂坪360纜車的彌勒山轉向站,在此可俯瞰東涌、香港國際機場,以及港珠澳大橋。沿纜車下方的小徑,最終返回昂坪市集。

回到目錄

港島中西區生態教育徑爐峰自然步道。資料圖片
港島中西區生態教育徑爐峰自然步道。資料圖片

 

盧吉道俯瞰維港景色。資料圖片
盧吉道俯瞰維港景色。資料圖片

 

觀景台不僅是觀賞日落的首選地點,更設有可變換日期的趣味打卡裝置。旅遊事務署網頁圖片
觀景台不僅是觀賞日落的首選地點,更設有可變換日期的趣味打卡裝置。旅遊事務署網頁圖片

 

彌勒山郊遊徑遠眺港珠澳大橋。資料圖片
彌勒山郊遊徑遠眺港珠澳大橋。資料圖片

 

心經簡林。資料圖片
心經簡林。資料圖片

 

橋咀島|漫步連島沙洲 一探「菠蘿包石」

  • 路程:2公里
  • 時間:約2小時
  • 交通:西貢碼頭乘街渡
  • 路線:橋咀碼頭 → 連島沙洲 → 橋咀島郊遊徑 → 黑山頂 → 廈門灣

西貢橋咀島是行山愛好者逃離城市喧囂的理想選擇之一,隱藏在西貢海中的小島,不僅擁有獨特地質景觀,更可飽覽星羅棋布的島嶼風光。

在西貢碼頭搭乘約15分鐘街渡即可抵達橋咀碼頭。甫登島,可沿沙灘尋覓著名的「菠蘿包石」,退潮時更可漫步連島沙洲,親身體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沿著山徑拾級而上至觀景台,眺望滘西洲、鹽田仔等西貢海群島。途經約90多米高的黑山頂,下山抵達廈門灣泳灘,感受清澈海水與細軟白沙。最後於廈門灣碼頭乘船返回西貢。另外,記得查詢潮汐時間,才能一睹連島沙洲的奇景。

回到目錄

要到橋咀島要留意潮汐時間。
要到橋咀島要留意潮汐時間。

 

西貢橋咀島是行山愛好者逃離城市喧囂的理想選擇之一。資料圖片
西貢橋咀島是行山愛好者逃離城市喧囂的理想選擇之一。資料圖片

 

因風化作用形成的奇特岩石,活像一個個新鮮出爐的菠蘿包。香港地質公園網頁圖片
因風化作用形成的奇特岩石,活像一個個新鮮出爐的菠蘿包。香港地質公園網頁圖片

 

退潮時更可漫步連島沙洲,親身體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旅發局網頁圖片
退潮時更可漫步連島沙洲,親身體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旅發局網頁圖片

 

橋咀島擁有獨特的地質景觀。資料圖片
橋咀島擁有獨特的地質景觀。資料圖片

 

橋咀島吸引不少市民及遊客到訪。資料圖片
橋咀島吸引不少市民及遊客到訪。資料圖片

 

東壩|西貢萬宜水庫

  • 路程:3.3公里
  • 時間:3小時(連拍照)  
  • 交通:西貢市中心開出的94號巴士、鑽石山港鐵站開出的96R巴士或沙田市中心開出的289R巴土,在北潭涌下車,轉乘9A專綫小巴前往萬宜水庫東壩
  • 路線:萬宜水庫東壩 → 標尖角 →六角形岩柱→ 斷層角礫帶 → 彎曲岩柱 →海蝕洞

抵達東壩後,眼前便是萬宜水庫與防波堤,壩旁的六角形火山岩柱群更是世界級地質遺產,視線再往外移則可見破邊洲。全長約1公里的標尖角段為萬宜地質步道的延伸部分,可在標尖角觀景台觀賞水庫全景。斷層角礫帶會出現在六角形岩柱之間,因四周岩柱眾多,容易錯過,故需留意沿途指示牌探索這地質現象。沿萬宜地質步道走,就會見到一系列S形彎曲岩柱。萬宜地質步道盡頭的木橋,是通往海蝕洞的入口,海蝕洞是由海浪長期侵蝕而形成的天然洞穴,景致特別。

回到目錄

在北潭涌可轉乘9A專綫小巴前往萬宜水庫東壩。資料圖片
在北潭涌可轉乘9A專綫小巴前往萬宜水庫東壩。資料圖片

 

近期萬宜水庫東壩成熱門景點。資料圖片
近期萬宜水庫東壩成熱門景點。資料圖片

 

西貢萬宜水庫東壩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一個重要景點。資料圖片
西貢萬宜水庫東壩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一個重要景點。資料圖片

 

西貢萬宜水庫東壩景色秀麗。資料圖片
西貢萬宜水庫東壩景色秀麗。資料圖片

 

萬宜水庫東壩不失為市民假日熱門好去處。資料圖片
萬宜水庫東壩不失為市民假日熱門好去處。資料圖片

 

壩旁的六角形火山岩柱群更是世界級地質遺產。資料圖片
壩旁的六角形火山岩柱群更是世界級地質遺產。資料圖片

 

東壩的地質奇觀與海灣風貌吸引遊客湧入。資料圖片
東壩的地質奇觀與海灣風貌吸引遊客湧入。資料圖片

 

大帽山|扶輪公園至觀景台

  • 路程:3.6公里
  • 時間:2小時
  • 交通:小巴80號或九巴51號線(閒日班次間隔1小時)
  • 路線:大帽山道 → 扶輪公園 → 大帽山郊野遊客中心 → 大帽山觀景台

大帽山郊野公園巴士站下車後往反方向行走,再左轉進入大帽山道,沿小徑前行便會到達扶輪公園。如步行至扶輪公園觀景台,可遠眺維港及對岸的港島景致。返回大帽山路,上行至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可參觀展覽了解環境、野生動物等相關本地資訊。從遊客中心上行,便可到達大帽山觀景台,飽覽香港全景之餘,又可欣賞元朗平原的景致,更可仰望象徵大帽山山頂的香港天文台天氣雷達站「白波」。

回到目錄

狀似巨型高爾夫球的香港天文台天氣雷達站。旅發局網頁圖片
狀似巨型高爾夫球的香港天文台天氣雷達站。旅發局網頁圖片

 

扶輪公園。旅發局網頁圖片
扶輪公園。旅發局網頁圖片

 

大帽山觀景台可飽覽壯麗的香港全景。旅發局網頁圖片
大帽山觀景台可飽覽壯麗的香港全景。旅發局網頁圖片

 

因為山高土壤不夠肥沃,加上氣候的影響,大帽山郊野公園主要都是草坡,樹林只生長於較低的地方。旅發局網頁圖片
因為山高土壤不夠肥沃,加上氣候的影響,大帽山郊野公園主要都是草坡,樹林只生長於較低的地方。旅發局網頁圖片

 

大帽山是全港最高的山峰,高達957公尺。旅發局網頁圖片
大帽山是全港最高的山峰,高達957公尺。旅發局網頁圖片

 

龍脊|港島徑第八段

  • 路程:約8.5公里
  • 時間:3至4小時(連休息和拍照)
  • 交通:筲箕灣A2出口搭乘9號巴士或紅色小巴
  • 路線:土地灣 → 打爛埕頂山 → 哥連臣山食水定壓缸 → 馬塘坳 → 大浪灣

從土地灣起步,沿石階上行便可抵達首個觀景台。繼續向上攀登,不久便會到達海拔284米的打爛埕頂山。下山後,路線會穿過一片陰涼的竹林,途中會看見路牌分為兩個方向,一側通往石澳道,另一側通往大潭峽。若體力不支欲返家休息,可選擇石澳道方向,搭乘9號巴士返回筲箕灣;若決定繼續行程,則可朝大潭峽方向前行,前往大浪灣。

沿路下行約70米後,右轉進入一條景觀普通的平緩泥徑,行進約半小時,途經哥連臣山食水定壓缸後,轉入柏油路段。於分岔路口右轉,抵達馬塘坳稍作休息,隨後經泥徑路段前往終點。該段路徑地面不平且略顯濕滑,需謹慎行走。標距柱H100標示港島徑第八段的終點。

回到目錄

龍脊行山路線圖。資料圖片
龍脊行山路線圖。資料圖片

 

龍脊高低起伏,如飛龍騰雲,因而得名。漁護署網頁圖片
龍脊高低起伏,如飛龍騰雲,因而得名。漁護署網頁圖片

 

海拔284米的打爛埕頂山,是龍脊行山路線全程的最高點。漁護署網頁圖片
海拔284米的打爛埕頂山,是龍脊行山路線全程的最高點。漁護署網頁圖片

 

不少市民到龍脊行山。資料圖片
不少市民到龍脊行山。資料圖片

 

龍脊屬於港島徑第八段,易達性高、難度適中。資料圖片
龍脊屬於港島徑第八段,易達性高、難度適中。資料圖片

 

攀登龍脊亦能觀賞山景。資料圖片
攀登龍脊亦能觀賞山景。資料圖片

 

站在山脊上,一邊是遼闊的海灣,另一邊是翠綠的山巒,景色怡人。綠洲網頁圖片
站在山脊上,一邊是遼闊的海灣,另一邊是翠綠的山巒,景色怡人。綠洲網頁圖片

 

釣魚翁|入門「西貢三尖」首選

  • 路程:約6公里
  • 時間:約3小時
  • 交通:港鐵鑽石山站搭乘91號巴士,或從港鐵寶琳站搭乘16號小巴。於清水灣道五塊田下車,小心橫過馬路後,便到達郊遊徑的起點。
  • 路線:五塊田 → 上洋山 → 廟仔墩 → 釣魚翁 → 大坳門路

由鑽石山或將軍澳乘搭91號巴士至「五塊田」站下車,起步點可見明顯路標指向釣魚翁郊遊徑。沿釣魚翁郊遊徑前行,左方留意警告牌,由此離開釣魚翁郊遊徑往上行。緩坡上行約20分鐘可抵達第一個觀景台。續行先後經過上洋山及下洋山。

行至分岔路口時,選擇左轉離開主徑,往上攀登至廟仔墩,再登上海拔344米的釣魚翁山頂,該處可俯瞰清水灣一帶景色。隨後往另一方碎石坡下走,便可接回郊遊徑。行至路標C3109後繼續前行一小段,再左轉進入小徑,沿徑續左行接上大坳門路完成行程。遊人可沿清水灣方向步行至巴士站離開返家。

回到目錄

釣魚翁行山路線圖。資料圖片
釣魚翁行山路線圖。資料圖片

 

釣魚翁以陡峭山勢與絕佳海景聞名。旅發局網頁圖片
釣魚翁以陡峭山勢與絕佳海景聞名。旅發局網頁圖片

 

釣魚翁與蚺蛇尖、睇魚岩並稱「西貢三尖」。旅發局網頁圖片
釣魚翁與蚺蛇尖、睇魚岩並稱「西貢三尖」。旅發局網頁圖片

 

釣魚翁山徑。旅發局網頁圖片
釣魚翁山徑。旅發局網頁圖片

 

釣魚翁位於清水灣半島。旅發局網頁圖片
釣魚翁位於清水灣半島。旅發局網頁圖片

 

釣魚翁郊遊徑標誌。資料圖片
釣魚翁郊遊徑標誌。資料圖片

 

釣魚翁山頭。資料圖片
釣魚翁山頭。資料圖片

 

蚺蛇尖|「西貢三尖」之首

  • 路程:約13公里
  • 時間:6至7小時(連休息和拍照)
  • 交通:閒日從西貢市中心搭乘94號,或周日及公眾假期在鑽石山站搭乘96R號巴士
  • 路線北潭坳 → 赤徑 → 大浪坳 → 蚺蛇坳 →  蚺蛇尖山頂

在北潭坳下車後前行數步,到達麥理浩徑第二段的入口,初始路程相對平緩,沿此路徑前行約30分鐘即可抵達赤徑海岸線。過橋沿麥理浩徑上行,路線開始明顯上升,若在此已感到吃力,可能需要重新評估是否繼續行程。 

約45分鐘後即可抵達大浪坳,可在此休息回氣。之後,往「麥理浩徑」木牌後面的梯級上行。沿路持續前行,會見到漁護署設立的危險警告牌,指前路非常艱險難行,提醒行人評估自身體力與路況,再行決定是否繼續攀登。

行至蚺蛇坳稍作停留,此處是登頂前的最後休息位置,直行往上路況逐漸艱難,最終段的登頂路線布滿碎石砂礫,坡度陡峭。成功登頂蚺蛇尖後,西貢海景將一覽無遺。落山選擇原路返回即可,但路面較斜,又需面對浮沙碎石,建議落腳點選擇穩固的大石塊。

回到目錄

蚺蛇尖行山路線圖。資料圖片
蚺蛇尖行山路線圖。資料圖片

 

麥徑二段所見的大灘海峽。資料圖片
麥徑二段所見的大灘海峽。資料圖片

 

路徑布滿碎石砂礫,坡度陡峭。資料圖片
路徑布滿碎石砂礫,坡度陡峭。資料圖片

 

蚺蛇尖的下山路。資料圖片
蚺蛇尖的下山路。資料圖片

 

漁護署設立的危險警告牌,指前路非常艱險難行。資料圖片
漁護署設立的危險警告牌,指前路非常艱險難行。資料圖片

 

往蚺蛇坳途中見蚺蛇尖。資料圖片
往蚺蛇坳途中見蚺蛇尖。資料圖片

 

登蚺蛇尖之路。資料圖片
登蚺蛇尖之路。資料圖片

 

攀登蚺蛇尖可一覽的美景。綠洲網頁圖片
攀登蚺蛇尖可一覽的美景。綠洲網頁圖片

 

吊燈籠|360度無遮擋景觀

  • 路程:約7.5公里
  • 時間:約4小時
  • 交通:大埔墟站乘20R小巴或275R九巴,烏蛟騰總站落車
  • 路線:烏蛟騰 → 九擔租 → 吊燈籠 → 犁頭石 → 九擔租 → 烏蛟騰

由烏蛟騰起步,沿新屋下公廁旁東側的水泥徑前行。行進不久即可見右方設有九擔租方向的指示牌,沿該路徑行走至分岔路口時,需左轉往犁頭石方向繼續前進。

途經吊燈籠南坡時,需特別注意左側設立的警告牌。登山者可從警告牌旁的小徑開始攀登,沿途持續上坡,直至抵達吊燈籠山頂的標高柱。其後應向東行進,遇分岔路時選擇右轉,惟該右轉路徑較不明顯,需要留意。

隨後沿山脊向東南方下行,最後通過茂密小徑下降至犁頭石與三椏村之間的山腹徑。至此,登山者應右轉前行,經過犁頭石及之前攀登吊燈籠的登山口,而後沿原路返回烏蛟騰,完成行程。

回到目錄

從吊燈籠可俯瞰360度無遮擋的景觀。綠洲網頁圖片
從吊燈籠可俯瞰360度無遮擋的景觀。綠洲網頁圖片

 

吊燈籠西坡下山。資料圖片
吊燈籠西坡下山。資料圖片

 

登吊燈籠南坡山脊。資料圖片
登吊燈籠南坡山脊。資料圖片

 

圖左見吊燈籠山。資料圖片
圖左見吊燈籠山。資料圖片

 

吊燈籠南腰山徑。資料圖片
吊燈籠南腰山徑。資料圖片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