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首席貿易談判代表在馬來西亞結束為期兩天的會談,為今年第5輪類似會談,雙方均釋出緩和近期緊張局勢的訊號。野村發報告表示,中美局勢降溫已屬預期,但認為任何協議都不會是「完美」的。
野村指出,今次結果與其兩周前的分析基本一致,「認為雙方在試探彼此底線後,可能會再次作出讓步;並認為習近平與特朗普有相當機會在10月底於韓國舉行的APEC峰會期間舉行面對面會晤。」
20%芬太尼關稅料短期不會下調
該行又指,美國此前威脅徵收的100%關稅幾乎肯定不會落實,同時90天的關稅停火期限可能會再次延長;作為交換,中方將恢復部分美國大豆採購,放寬最新嚴格版本的稀土出口管制,並維持部份對美國供應稀土材料。此外,由於美國財長要求中國在6個月時間內展示解決芬太尼問題方面的努力,因此20%的芬太尼關稅料短期內不會下調。
儘管特朗普希望在周四早上與習近平會晤期間達成完整協議,但該行認為任何協議都不會是「完整的」,市場預期應當保持審慎。部份主要議題包括港口費用、「50%關聯企業規則」、飛機採購,以及對中方履行第一階段協議情況的最新調查,至今仍未明朗,未來可能再次引發緊張。該行亦預期,圍繞稀土元素的摩擦將會繼續升溫。
「緊張、升級與停火」循環成新常態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日前宣布啟動對中國履行《中美經貿協議》的「301條款」調查,考慮到承諾與實際採購之間存在巨大差距,這項調查及後續行動可能引發新一輪摩擦。
對全球兩大經濟體而言,緩和緊張局勢固然利好,但野村認為,未來「大國競爭」仍將持續升級,經濟與貿易摩擦難以避免。雙方短期內仍相互依存,並在爭取時間以降低依賴,但「緊張、升級與停火」的循環已成為中美關係的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