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學門診優先群組試行計劃11.4推出 4類群組可優先預約門診服務

「家庭醫學門診優先群組試行計劃」將於11月4日推出。綜援受助人、75歲或以上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級別0」院舍券持有人及在職家庭津貼優先群組受惠人,可透過醫健通手機應用程式或親身到地區康健中心/地區康健站,在同時登記成為康健中心會員和家庭醫學門診優先群組成員後,即可參與計劃,優先預約家庭醫學門診偶發性疾病診症服務。

預約流程無需重填資料 系統自動識別優先資格

進行預約時,已登記人士可先通過醫健通手機應用程式預約系統,揀選所屬優先群組組別,系統會連接至「HA Go」手機應用程式,預約家庭醫學門診偶發性疾病診症服務,過程無需重新輸入個人資料。系統會因有關人士優先群組資格,優先分配預約名額,診症收費則按家庭醫學門診安排。參與試行計劃人士亦可參加康健中心活動,更好管理個人健康。試行計劃推出後,基層醫療署與醫管局會密切監察並評估試行計劃成效及專籌名額使用情況,適當預留專籌,並按需要調整預約專籌比例。

「家庭醫學門診優先群組試行計劃」將於11月4日推出。
「家庭醫學門診優先群組試行計劃」將於11月4日推出。

 

針對弱勢社群及早介入 健康專員:長遠提升健康水平

政府指,本港約80萬人合資格成為優先組別,預計約20至30萬市民透過計劃使用服務。基層醫療健康專員彭飛舟表示,過去科學證據顯示,收入偏低或者社會弱勢社群,對健康的認識相對薄弱,患病風險亦較高,因此希望透過不同服務加強宣傳和教育,並透過針對性篩查及預防工作,提升這些群組的健康水平,「長遠來說早點發現疾病,及早醫治」。

基層醫療健康助理專員夏敬恒表示,當局根據家庭醫學門診的運作經驗,預留3成籌額給予優先群組,「市民都有經驗,參與活動時做網上登記預留位置,很多時若活動受歡迎,可能較難取得一些位置或門票。今次措施在系統上,會自動識別市民和優先群組身份,預留籌額,就好像已預留一些位置,他們不需要跟其他一般市民爭, 變相能較易取得服務」。

他強調,系統會確保籌額用得其所,專籌數目亦會按各診所情況動態調整,「如果有一些優先籌額未用得完,會讓一般市民可以用得到。74間家庭醫學診所,有些大,有些小,有些診症籌額多些,每間實質情況都不同,每間我們都要按當區狀況、診所大小調整,所以不是劃一調整」。

左起:基層醫療健康助理專員夏敬恒、基層醫療健康專員彭飛舟、醫務衞生局副局長范婉雯、醫管局家庭醫學統籌委員會主席梁堃華。
左起:基層醫療健康助理專員夏敬恒、基層醫療健康專員彭飛舟、醫務衞生局副局長范婉雯、醫管局家庭醫學統籌委員會主席梁堃華。

 

11月4日早上9時起,4類群組人士可用通過醫健通APP,預約家庭醫學門診偶發性疾病診症服務。政府新聞處圖片
11月4日早上9時起,4類群組人士可用通過醫健通APP,預約家庭醫學門診偶發性疾病診症服務。政府新聞處圖片

 

▼▼即睇教學▼▼

11月4日早上9時起,4類群組人士可用通過醫健通APP,預約家庭醫學門診偶發性疾病診症服務。市民可按以下步驟操作:

1. 先下載醫健通及HA Go 
2. 登入醫健通後,按「預約紀錄/系統」 
3. 點選「『家庭醫學門診優先群 組試行計劃』- 優先預約」 
4. 選擇優先群組類別及細閱聲明事項,同意後按 「確認及繼續」
5. 完成登記後,將被連接到HA Go進行優先預約

系統會自動識別是否已登記為地區康健中心會員,市民只需按指示繼續登記成為優先群組及進行優先預約。

 

記者、攝影:蕭博禧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