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民眾波士頓舉行「不要國王」示威

美國歷史名城波士頓18日再度成為全國矚目的焦點。約十萬名民眾齊聚波士頓公園(Boston Common),參加名為「不要國王」(No Kings)的盛大遊行,抗議特朗普政府自今年一月重新上台以來,強行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波士頓市長吳弭(Michelle Wu)親臨現場並發表熱情洋溢的演說,呼籲市民以自由與公義的精神,延續波士頓作為美國民主發源地的歷史使命。

波士頓,這座擁有近400年歷史的古老城市,被譽為「美國獨立革命的搖籃」。波士頓茶葉事件(Boston Tea Party)點燃了殖民地人民反抗專制的火焰;1775年的萊克星頓與康科德槍聲,更揭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那是一場對抗「國王統治」的自由運動,而今日的波士頓,仍以同樣的信念,站在民主與公義的最前線。

當日的遊行中,有示威者手舉標語,上面寫著:「1776年之後,美國就沒有國王了!」這句話既是歷史的回聲,也是對現實的諷喻。參與者以此表達對威權傾向與政治極化的憂慮,並重申民主制度不容踐踏的信念。

吳弭市長:波士頓從不退縮

波士頓公園作為美國第一座公共公園,早在17世紀便是市民集會、辯論與抗爭的場所。如今,數百年過去,它再一次見證了波士頓人的堅定信念。吳弭市長站在歷史見證的舞台上,向民眾發表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演說。

吳弭說:「在美國第一座公共公園——波士頓公園裡,四百年前的市民們為了公共利益守護這片土地。今天,我們要告訴特朗普政府:當涉及自由與家庭時,波士頓絕不退縮!」她表示,波士頓從不善於沉默——當總統與城市開戰時,我們不會噤聲!在波士頓,每一天,都是為家庭與未來奮鬥的日子。

吳弭強調,波士頓的故事,是一部由平凡人民譜寫的歷史:「從革命時期到民權運動,波士頓人始終不容忍不公,勇於糾正錯誤。這座城市的靈魂,就是抵抗壓迫的勇氣。」

她指出,波士頓市府已與麻州檢察總長坎貝爾(Andrea Campbell)及全國多個城市聯手,對特朗普政府的「非法限權行為」提起訴訟,同時提交《資訊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請求,要求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公開資訊、接受公眾監督。市府也將社區法律支援與公民權利教育的預算提高三倍,協助居民面對聯邦政策帶來的壓力。

「即使在聯邦政策的逆風下,我們仍在進步。」吳弭語氣堅定地說,「波士頓正在創造更多綠色就業、更多首購家庭、更多可負擔住房與托育資源。我們的公共教育投入,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如今,波士頓是全美最安全的大城市。」

自由的呼聲響徹全美

波士頓的抗議行動迅速引發全美共鳴。當天,包括華盛頓、紐約、洛杉磯、芝加哥、舊金山等多個城市也爆發大規模「不要國王」示威,成為美國近年罕見的全國性公民運動。

在華盛頓,佛蒙特州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在集會上痛批特朗普政府「服務億萬富翁階級」,並點名馬斯克、貝索斯與祖克伯格三位科技巨頭,「在特朗普上任後財富暴增」,認為這是「貧富分化與權力腐化的象徵」。他警告:「當一位總統威脅逮捕政治對手,包括州檢察長與州長時,國家正陷入危機。」

前電視節目主持人、「科學人」比爾·奈(Bill Nye)也在集會上發言,直言:「我們正面臨共和制度可能終結的危機。」他批評特朗普政府壓制言論自由、否認氣候與科學事實,削減NASA經費,這些行為「正在削弱美國的健康與競爭力」。

在紐約,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與工會成員共同遊行,高喊「要發聲,別讓真相被噤聲!」他在社交媒體上寫道:「特朗普與共和黨想要我們沉默,因為他們害怕真相。」

在芝加哥格蘭特公園,國會議員拉米雷斯(Delia Ramirez)帶領群眾高喊:「當我說人民,你們回應力量!」她說:「願這股聲音從芝加哥傳遍全國,傳遍白宮!」

然而,共和黨方面則批評這場全國性示威。議員埃默(Tom Emmer)稱遊行者為「民主黨的恐怖分支」,並指控他們「仇恨美國」。維吉尼亞州州長楊金(Glenn Youngkin)更提前啟動國民警衛隊,以防止「任何暴力或破壞秩序的行為」。

而在佛羅里達州的海湖莊園(Mar-a-Lago),特朗普本人正舉行百萬美元級募款宴會。面對媒體提問時,他回應道:「他們說我像國王,但我不是國王。」這番話在社交媒體上掀起新一輪諷刺與反思。

回望歷史,1773年的波士頓人將茶葉倒入海港,以行動宣告對專制的不屈,1775年在萊克星頓打響美國獨立戰爭第一槍。2025年的波士頓人,則以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的方式再次發聲——這座城市從未忘記自己作為自由起點的責任。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遊行示威聲勢浩大。 市府提供

來自各個年齡層的示威參與者。

吳弭市長致詞

波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