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夢)
前段時間,美國古根漢美術館和英國泰特美術館皆傳出裁撤員工的新聞,一時間,人們對博物館在當下的運營不乏擔憂。數百年來,博物館作為歷史文化的載體,是人們觸摸文明的重要窗口,如今卻面臨人流減少、經營承壓、轉型艱難等困境。究其根源,或在於傳統博物館和美術館的運營模式與當下受眾的觀展需求較難契合:靜態展陳、單向輸出的模式,互動性較差;過於深奧或小眾的內容,提高了受眾認知與接受的門檻。當博物館面臨創意乏力、業務開拓不足的時候,其營收必高度依賴門票收入,甚至陷入「人流減少—營收下降—無力創新」的負循環。
轉型的重點,在於以創新手法探掘歷史文化資源;而破局的關鍵,在於如何打造獨屬於博物館的IP。成功的博物館IP,既尊重文化綿延根脈,也貼合當代審美需求。博物館最豐富也最寶貴的資源便是館藏文物。如何講好文物的故事,融合歷史典故與當下生活,提煉出既有特色又足以引人共情的文化符號,是打造博物館IP的要義所在。例如,甘肅省博物館以鎮館之寶「馬踏飛燕」為原型,跳出傳統復刻思維,捕捉銅奔馬「歪頭」及「扮鬼臉」的有趣瞬間,設計了一款「醜萌」的「綠馬奔奔」毛絨玩偶(見圖),甫一上市即賣斷貨。又如,北京故宮文化博物院文創團隊,以雍正皇帝的一張表情嚴肅的畫像為藍本,為其打造了一系列「萌萌噠」表情包,因其意料之外的反差和創意,在網上引起大量轉發。
博物館如欲打造成功IP,關鍵是\u920e沉歷史與創意想像的疊加和遞進。如何讓文物走出單純的展示空間,參與你我的日常生活敘事,才能讓歷史真正鮮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