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財委會「戰場」不再 四年批6972億撥款 陳振英:議會順暢不等於監察不足

本屆立法會任期,通過多項大大小小的法案和撥款,以往是拉布主戰場的財務委員會,已回復平靜。已任兩屆議員的財委會主席、金融界議員陳振英接受《星島》訪問時表示,今屆議會運作比過去順暢,但其實只是因為上屆拉布過於嚴重,才顯得今屆效率「突然提高」,現在只是重回正軌。

憶過往拉布響鐘如同「午夜凶鈴」

愛國者治港下的議會,議事效率明顯比上屆提高。陳振英認為,「效率」是相對的,上屆反對派拉布嚴重,窒礙施政,完全不是為了討論政策優劣,亦有謾罵和人身攻擊,旨在癱瘓政府和議會運作。在這不正常狀況下,議會效率一定低下。

他又分享,上屆加入立法會後,作為金融界代表,要頻繁與業界聯繫,曾試過多次會議期間要走到鄰近中信大廈,與業界人士飯聚開會,但反對派一見建制派人數不足,立即要求點算法定人數,一日「響鐘」多次,「我和幾位建制派同僚都是這樣,經常要來回中信與立法會大樓之間,大家見到面都相視苦笑。」

「基本上我們的時間,就這樣浪費在響鐘拉布上,大家都『一肚氣』,想正常辦公都難如登天,議辦同事也很大壓力,經常要來『捉人返去湊人數』。那響鐘聲音太洗腦了,經常午夜夢迴想起那節奏,對建制派來說簡直是『午夜凶鈴』。」他笑言今屆議會拉布終於絕跡,「大家睡眠質素有顯著提升」。

議會四年總結——相關訪談:

專訪︱牧師從政變社福界旗手 管浩鳴:議員要有全局觀 十年前「養貓論」證預判正確

專訪︱「北歡而散」壓力最大 江玉歡4年學懂沉穩:政治高深 拿捏時機發聲才有幫助

立法會財委會主席、金融界議員陳振英。何家豪攝
立法會財委會主席、金融界議員陳振英。何家豪攝

 

舊時代的立法會財委會會議,經常成為激烈抗議「戰場」。圖為2014年討論新界東北前期撥款。資料圖片
舊時代的立法會財委會會議,經常成為激烈抗議「戰場」。圖為2014年討論新界東北前期撥款。資料圖片

 

財委會平均每小時批出23.7億元 陳:會議時間短才是常態

不過陳振英強調:「要糾正一個概念,如今議會運作暢順,不等於對政府沒有監察。」他提到,真正成熟的議事文化,理應是有多元聲音之餘,政策意見也有前瞻性,有時在鏡頭以外,議員也會花許多時間了解政策、向官員私下和密集地反映意見,有時效果更加實在。

他舉例指,政府提出許多重要的民生政策法案時,包括簡撲房、網約車規管等,事前會致電關注議題的議員逐一解說,亦會親身到立法會「開壇」向議員介紹內容。若遇上議員意見特別多,會後會再約見他們解釋清楚,若意見可行政府會吸納。「我早前與李慧琼、陳仲尼發表了一份報告書,建議如何吸引中概股回流,我們事前做了大量研究和篩選,選了一些可行的建議約見證監會、財庫局,這些工作公眾未必經常留意的,但一定比起在鏡頭面前吵吵鬧鬧有用得多。」

今屆共批出6972億元 

財委會過去成為反對派激烈抗議的戰場之一,但今屆此情景不復再。總計今屆議會,財委會共開127次會議、開會總時數294小時,批出261個項目,涉及6972億元,換算平均每小時會議批出約23.7億元。陳振英認為,其實財委會審議本身就不需要太久,亦與一些年代較久遠的前任財會主席討論過,其實財委會議時間短才是常態,只是第五、六屆議會反對派拉布嚴重,他們每每將議題放大拉長討論、激烈抗議,目的根本不是審議而是旨在癱瘓政府運作。

他解釋,政府撥款申請在立法會向來有充足討論空間,政策層面會在事務委員會討論;若涉及工務工程或人事編制,財委會轄下兩個相應委員會也可仔細討論。基本上項目提交上財委會時,內容細節已經過充分討論。財委會亦有機制,若3名或以上委員聯名要求於財委會進一步討論,經財委會表決同意後也可重啟討論,今屆議會亦有6個項目即使已過人事編制或工務委員會,在財委會上仍要討論。所以他認為「守尾門」做法行之有效,撥款項目的討論早在其他委員會階段,甚至項目醞釀初期,已與政府討論個十之八九,財委會角色是最後把關。

如今立法會財委會,拉布、吵鬧不再。資料圖片
如今立法會財委會,拉布、吵鬧不再。資料圖片

 

拒談大主席接班問題:揣測無意思

今屆議會,不時有批評聲音認為議員發言內容過於同質化,經常拿國家大政策內容照本宣科。身兼港區人大代表的陳振英認為,這與議會生態有直接關係,不少議員身兼人大、政協,在日常議事時關注國家政策如何惠及香港,是理所當然。不過他認為這需要平衡,宏觀的國家大政策與落地的民生政策同樣重要,不可偏廢。陳振英在任期間所提出的議員議案,亦是關於租置屋邨的管理,與民生直接相關。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決定退下火線,大主席一職到底花落誰家?陳振英主持財會四平八穩,表現獲同僚認同,被傳是熱門人選之一。也有部分人猜測若內會主席李慧琼當上大主席,陳振英會否轉戰內會主席。

不過陳振英斬釘截鐵表示,一切言之尚早,現階段揣測太多無意思,首先是否競逐連任要先與金融業界內部討論;新一屆主席要由下屆議員互選產生,「新一屆議員都未產生,想那麼多有何意思呢?」他認為只要熟悉議事程序,能「壓得住場」主持會議,就有資格當大主席,相信這方面的人才很多。

記者:林劍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