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島首現本地基孔肯雅熱病毒

紐約州衛生廳於14日確認,長島一名患者感染基孔肯雅熱病毒,疑為州內首例本地傳播病例。該病毒由蚊子傳播,可致嚴重關節疼痛。奧本尼州公共衛生實驗室沃茲沃斯中心經逾兩周檢測後確認此病例。州衛生廳長麥克唐納(James McDonald)呼籲,「我們敦促民眾採取簡單防蚊措施,保護自己及家人。」

據《紐約時報》早前報道,曼哈頓以東約20哩的亨普斯特德(Hempstead)一名60歲女子初步篩檢呈陽性,她接受採訪時表示未曾離開長島,14日晚上州衛生廳的聲明似指此病例。

基孔肯雅熱病毒症狀包括發燒、皮疹、肌肉疼痛,關節痛可快速消退或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影響患者工作及生活。該病毒1950年代初於坦桑尼亞發現,2013年在西半球確立傳播,席捲加勒比海及中南美洲,成為當地常見病。

美國過去15年僅錄得13例本地傳播病例,均在佛州及德州,紐約此前未懷疑病毒在本地流傳。州衛生廳表示,「調查顯示,患者可能被受感染蚊子叮咬,雖列為本地病例,但確切暴露源未知。」專家推測,傳播病毒的蚊子可能隨飛機或旅客行李入境,或叮咬自國外感染的紐約人後傳播。當局知悉今年至少6名紐約人因海外旅行感染該病毒。

傳播基孔肯雅熱的蚊子包括伊蚊,黃熱病蚊不在紐約自然分布,但亞洲虎蚊約40年前進入美國,現已擴散至紐約部分地區。麥克唐納稱目前感染風險「極低」,但建議民眾戶外穿長袖長褲,避免蚊蟲叮咬。

本報訊

基孔肯雅熱病毒由蚊子傳播,可致嚴重關節疼痛。 Dave Sanders/紐約時報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