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號提案通過近一年 涉毒接受治療人數極少

加州選民去年11月通過36號提案嚴打涉毒罪案強制治療,但近一年實施後效果甚微。美聯社資料圖片

加州選民近一年前通過嚴打罪案的36號提案,旨在為面對毒品罪名起訴的人提供支持者所形容的「大規模治療」。由於各地縣政府還在摸索如何落實新法,使得在新法下取得康復途徑的被告人數不多。

36號提案賦予檢察官權力,依強制治療的重罪起訴有三次毒品罪名前科的人,讓他們在行為健康治療或最高三年刑期之間做出選擇。若他們接受治療就會進入認罪或不作抗辯協議,並開始治療程序,完成後將獲撤銷起訴。

州司法委員會本月首次公布的數據報道,在新法生效六個月內,約9,000人依強制治療重罪遭起訴,其中1,290人接受治療,佔整體近15%。迄今為止,被安排治療的771人中,僅25人完成治療。

非牟利新聞組織CalMatters指出,數據反映了各縣如何援用新法。依強制治療重罪起訴最多的是橙縣,有2,395人,而金斯縣(Kings County)和那柏縣(Napa)各僅1人。在1,290名接受治療者中,聖地牙哥縣約佔三分之一(427人),但未報告多少人被安排或已完成治療。報告提到,這些缺失的資料是導致選擇卻尚未被安排治療的人「大幅下降」的原因。

州司法委員會刑事司法服務主任伯恩(Francine Byrne)指出,各縣仍在摸索如何落實新法,被告在歷經法庭程序時頗為耗時,之後才選擇接受治療。支持提案的加州地檢官協會會長拉文(Jonathan Raven)批評,迄今實際接受治療的人數不多的情況不可接受。

提案通過時並未編列相關預算,這正是州長紐森當初反對原因之一。行為健康專家一直警告加州的行為健康治療和人手嚴重不足,但支持者認為36號提案將成為加州增加治療服務的「推動力量」。

兩黨議員曾要求每年為提案編列6億元,府會協商後最後只通過一次性1億元經費。紐森上月宣布,州府已發放1億2700萬元經費擴大行為健康治療能力,而這筆資金是透過2014年選民通過旨在減少某些非暴力毒品和財產罪案的47號提案發放,而非新的經費。

州司法委員會的報告檢視了去年12月18日到今年4月30日的法庭個案,但當時尚無任何相關資金可用。本報訊

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