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美最大的亞裔社會服務組織華人策劃協會在近期加入了支持可負擔住房聯盟(YES on Affordable Housing coalition),並背書第2號至5號投票措施。支持可負擔住房聯盟稱,這些提案將使紐約市能夠快速建造可負擔住房,最終解決日益嚴重的住房負擔能力危機。
據支持可負擔住房聯盟介紹,近一半的紐約人被住房成本所困擾,而且選民們一致認為,住房負擔能力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亞裔對這場危機感受尤為強烈,超過50%的亞裔紐約人租金負擔重。紐約市超過14%的亞裔家庭住房過度擁擠,是全市平均水平的兩倍。第2號至5號措施將有助於最終解決住房危機。
支持可負擔住房聯盟稱,支持可負擔住房聯盟運動的目標是通過四項支持住房的投票措施,為在職紐約人提供更多可負擔住房:提案2-快速審批可負擔住房:為公共資助的可負擔住房創建更簡單、更快捷的審批流程。根據市議長提出的公平住房框架,該提案還將加快尚未建成足夠可負擔住房的社區的可負擔住房審批速度。對於某些項目,該提案將把審核時間從平均8個月縮短至90天。
提案3-簡化小型住房和基礎設施項目的審核:將小型住房和氣候適應性項目、例如太陽能電池板、後院附屬住宅單元、以及高度低於45英尺的新建築從土地使用審查程序(ULURP)的審核中豁免。這些項目目前需要數年時間和數百萬元才能完成。
提案4-設立一個由市長、市議長、和相關區長組成的土地使用上訴委員會:在土地使用決策中保留當地社區的聲音和市議會的權威,同時確保更廣泛的住房需求也能由一個有權審查市議會決定的新上訴委員會來考慮。如果一個項目被提交到上訴委員會,該委員會只能將其恢復至市規劃部門已經批准的水平,並且不能超出這些標準。
提案5-現代化城市地圖:用統一的單一數字地圖取代八千份過時的紙質地圖,減少住房和基礎設施項目的冗長審查。
支持可負擔住房運動總監巴加(Amit Singh Bagga)說:「從華埠到法拉盛再到日落公園,每一位紐約人都應該擁有一套他們負擔得起的、體面的住房-通過對第2號至第5號提案投贊成票,我們可以確保紐約繼續成為來自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奮鬥者的一個機遇燈塔。」
華人策劃協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何永康說:「經過與紐約市、市議會、以及我們的開發合作夥伴長達十年的合作,華人策劃協會於2024年,在下東區啓用了我們最新的可負擔住房大樓和社區中心。我們見證了210套新的可負擔住房對亞太裔和移民社區成員的重要性,他們居住在體面的住房中,同時在我們的社區中心享受服務。超過5.5萬人申請了這210套可負擔住房,這凸顯了加快可負擔住房審批流程以確保所有紐約人都能擁有住房的重要性。」
本報記者張之銘紐約報道

支持可負擔住房聯盟稱望紐約市能夠快速建造可負擔住房,最終解決日益嚴重的住房負擔能力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