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斯偉三年蝕50億 「RISC-V第一股」能否撐到黎明?

《星島環球網》見習記者屈慧深圳報道

專注RISC-V架構晶片研發的奕斯偉於今年5月底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向著「RISC-V架構第一股」進發。四個多月過去,奕斯偉的港股上市路尚未完成。

北京奕斯偉運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奕斯偉」)選定了一條與主流的X86和ARM架構不同的技術路線,全力押注開源的RISC-V架構。雖然這條技術路線更開放、更靈活、節能,但也面臨生態薄弱和指令集相容性的挑戰。

成立六年來,奕斯偉一邊憑藉技術創新在智慧終端與具身智慧應用場景上嶄露頭角,一邊卻背負著三年虧損50億元以及高度依賴單一客戶的沉重包袱。而這樣的技術故事,又能否打動投資人?

三年虧50億 具身智能毛利率僅1.5%

在赴港上市前,奕斯偉交出的財務成績並不理想。 2022—2024年,公司營收分別為20億、17.52億、20.25億元,同期淨虧損分別達15.70億、18.73億、15.47億元,三年累計虧損49.90億元。

奕斯偉主營業務是以新一代RISC-V運算架構為核心,透過專用演算法及IP模組建置軟體硬體平台,為客戶提供系統級解決方案。公司自研了涵蓋32、64位元運算平台的系列化RISC-V核心矩陣,產品主要應用在智慧終端和具身智慧領域。

根據市場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收入計,奕斯偉在中國RISC-V主控解決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四,市場份額1%。

奕斯偉的毛利率目前也處於業界低點:從2022年的25.9%驟降至2023年的15.4%,2024年雖小幅回升至17.7%,但較業界頭部企業仍有明顯差距。公司解釋稱,這主要是因為公司以價換量換取市場份額、存貨積壓,以及對早一代具身智慧解決方案進行存貨撇減。

具身智慧被奕斯偉視作未來第二大業務場景,但還沒能走出一條規模商業化道路。該業務主要是整合一系列專有IP模組,為汽車、機器人及產業領域客戶配備即時感知、處理並智慧回應的能力。

奕斯偉早一代的具身智慧產品方案顯然是失敗的:在面臨車用電子等複雜任務處理時,RISC-V相關產品的競爭力相較成熟產品要薄弱得多。

招股書顯示,2022—2024年,奕斯偉具身智能解決方案收入分別為1.94億元、0.66億元、1.88億元,業務毛利率由2022年的15.7%暴降至2024年的1.5%,幾乎是貼錢做業務。

大客戶依賴嚴重 京東方收入比重達八成

奕斯偉目前主打產品為兩款:一款RISC-V智慧顯示器解決方案、一款RISC-V Mini-LED多媒體處理解決方案。這兩款產品貢獻了九成的收入,且均指向了一個大客戶——以生產顯示面板為主業的京東方。

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奕斯偉來自最大客戶A的收入佔比連續三年超76%,2023年更是高達82.1%。客戶A即為京東方。

奕斯偉「一把手」是王東昇,他另一個更為人熟知的身份是京東方的創始人和老董事長。 2019年,王東昇從京東方退休後開啟二次創業,加盟並重組了北京奕斯偉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奕斯偉的母公司)。

從股權關係來看,京東方並未直接持股奕斯偉,而是透過持股37.34%的北京芯動能(持有奕斯偉5.78% 股份的第三大股東)參股;而王東升也僅持有京東方不到0.2%的股份。

雙方名義上不存在關聯關係,但奕斯偉的成長離不開京東方:公司許多高階主管為王東昇在京東方的老部下,包括董事長兼執行長米鵬、總裁兼營運長胡巍浩、董事俞信華、董秘卜天等。

這種與京東方團隊的深度關聯在奕斯偉的「兄弟公司」——矽片生產製造商西安奕材身上同樣存在,西安奕材今年已「通關」科創板,本週將開始招股。

儘管與京東方存在著千絲萬縷的合作關係和人員聯繫,但奕斯偉仍對外強調,客戶A為獨立第三方。

不過,業務上對京東方的深度依賴,仍是奕斯偉高懸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客戶高度集中風險隨時可能影響其發展命脈。

行業人士指出,「單一客戶依賴症」會導致公司抗風險能力急劇下降,且在商業談判、策略規劃和技術創新上陷入全面被動——這一點已在奕斯偉的毛利率持續走低中有所顯現。

「燒掉」90億後 急需融資續命

和大多數走國產替代路線的晶片設計初創公司一樣,奕斯偉在產業資本的扶持下從零起步,長期依靠大量融資「燒錢」支撐。

招股書顯示,奕斯偉在2020-2023年間開展四輪融資,融資額高達90億元,其間引進了君聯資本、IDG、大基金二期、金融街資本、亦莊國投、雲從科技等機構。

從資金層面來看,奕斯偉目前現金略微吃緊:2022—2024年,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持續為負,分別錄得-14.31億、-12.51億、-7.81億元;截至2024年末,公司帳上現金僅15.87億元。若再無融資支撐,奕斯偉的現金儲備或在一年內枯竭。

奕斯偉資金很大一部分均投入到了研發中:2022—2024年間,公司每年研發支出均在14億元上下,長期佔營收三分之二以上;2023年產業波動下行期間,研發佔比更是高達82.5%。

根據招股書顯示,奕斯偉此次IPO募集的資金大部分也將用於晶片系統級解決方案的研發和生態技術平台的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2022—2024年,奕斯偉人員規模呈現逐年縮減態勢:截至2024年底,公司總員工為1776名,較2022年底減少了24%——這一趨勢並不符合增長擴張期企業的常態。

回到業務核心,奕斯偉目前押注的RISC-V仍是一條坎坷路。從全球市場格局來看,英特爾的X86架構穩穩佔據PC、伺服器、高效能運算市場;ARM則依托行動網路時代紅利,把控手機、平板、物聯網場景。

RISC-V作為一種相對較新且快速發展的指令集,雖然憑藉開源、靈活、低功耗的優勢,向物聯網、微控制器、邊緣運算等領域逐步滲透,但整體市場仍處於探索期。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4年,在全球智慧終端解決方案市場,RISC-V主控解決方案的滲透率僅為1.3%,並且在2029年預計增長至11.8%;但資金已告警的奕斯偉能否撐到行業爆發,目前仍是未知。

星島視角:

前沿科技業是「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選擇。奕斯偉押寶的RISC-V技術故事充滿想像空間,但持續虧損、客戶集中、技術路線等風險同樣不容忽視。

此次衝擊港股IPO,是奕斯偉打破融資瓶頸的關鍵一步,也是對其商業模式與技術價值的檢驗時刻。

京東方的成功經驗,能否被奕斯偉復刻?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