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台今年至10月為止,共發出12個熱帶氣旋警告,打破1946年以來年內「掛波」次數的最高紀錄。天文台前助理台長梁榮武指出,風球數量並非指標,科學界共識是未來颱風數目或會減少,但超強颱風比例將會上升。他強調,市民可感受大自然的威力,必須以安全為前提,要有危險意識並遠離岸邊。
梁榮武今早(12日)在電台節目表示,儘管今年共懸掛了12次風球,多以一號戒備信號為主,僅少數風球帶來明顯威脅,即使是8號及兩次10號風球期間,亦未有人在風暴中喪生。
超強颱風的比例將會增加
他進一步指出,科學界共識認為未來颱風數目或會減少,但超強颱風的比例將會增加,且強風持續時間更長、帶來更多降雨,預計未來颱風造成的破壞將更嚴重。「將來形勢一係唔打風,打風破壞力就會比較大,造成更多傷害」。他舉例指,早前超強颱風「樺加沙」幸好無正面吹襲本港,其中心與香港距離約120公里,較「山竹」的100公里和「天鴿」的60公里為遠。若其眼壁進一步接近香港,風力將呈幾何級數上升,造成的破壞將較「山竹」及「天鴿」為高。





追風︱感受大自然威力須以安全為前提 絕不能到岸邊
他又提到「樺加沙」襲港期間,有一家四口在岸邊觀浪,期間其中兩人被大浪捲走,在將軍澳及香港仔又有沿岸餐廳及酒店的玻璃門被湧浪破壞。他認為,單靠貼膠紙無法抵擋海浪衝擊,建議海邊附近餐廳加設木板,而政府應加建防波提。
梁榮武表示,不會完全反對市民感受大自然的威力,因為若被保護得太好,與大自然有疏離感,可能導致對大自然的關愛、對環保意識日益薄弱,但強調必須以安全為前提,要有危險意識、做好風險評估,並遠離岸邊等危險地點。他透露曾於惡劣天氣下帶女兒外出,但留在較安全位置,作教育用途:「我喺個女細細個時,喺八號風球帶過佢出街,當然唔係去有危險的地方,一定唔係岸邊,只係想佢去感受一吓風球的風力,雨點打落嚟身體會痛的嗰種感覺。」希望她知道大自然的威力及要尊敬大自然。
他補充,科學界共識是未來颱風將越來越強,其引起的風暴潮——即所謂「額外增水」 將較以往更明顯,因此水浸情況必然加劇。此外,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持續上升,加上格陵蘭及南極冰川融化,進一步推高海平面。當颱風來襲,疊加上述因素,將使水浸問題日益嚴重。
梁榮武亦指,目前天文台發出8號信號的預警時間已較比以往提早、更長,但有市民誤解,會怪責發出信號時風力未夠強。他解釋,發出8號信號不代表風力立即達到烈風程度,天文台提前預警是為讓市民有充足時間準備,並呼籲市民應以天文台官方信息為準,切勿輕信坊間流傳的各種傳言。
相關新聞:
颱風麥德姆|天文台 : 今年發出12個熱帶氣旋警告 破1946年以來掛波最多紀錄
颱風樺加沙|將軍澳海岸滿目瘡痍 海濱如廢墟 餐廳被淹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