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期四早上圍繞着香港投資市場,不是甚麼北水重新回到港股令成交暢旺,或是指數能否回升等等,焦點當然就是滙控(005)宣布以每股作價155元將恒生(011)私有化,是次交易所涉及的總額高達1061.56億元,屬香港銀行業界近年少見的超級大刁。
筆者無意去猜測滙控或是恒生短期內的股價走勢,畢竟從星期四的股價表現大家都已略知市場的看法,短期的股價上落當然是計數遊戲,影響因素包括滙控要一段時間暫停回購,加上公司以現時1.4倍市淨率用作價1.8倍市淨率作私有化,在股東而言就不是一個太划算的估值,股價走勢就一定傾向負面。恒生方面,股價的變數只剩下小股東的投票反應;最後就是其他本地銀行,或多或少會有投資者憧憬將有「大銀行」幫忙處理壞帳資產,股價亦會有所反應。

環顧媒體網絡及投資者所集中討論的,當然是今次私有化動作的最終目的是甚麼?首先表面上大家都會認同大笨象「咁大動作」是為了「拯救」恒生快速惡化的不良資產規模,避免一級資本充足比率大幅下降所引發的連鎖問題,例如最壞情況如果恒生資本惡化至需要供股的程度,作為大股東的滙控亦需要「掏荷包科水」。
話雖如此,這個表面上的原因筆者就不太同意,首先滙控成功私有化恒生過後,是不是代表事情「一天都光晒」?日後合併財務報表仍需要披露部份壞帳內容,更重要的是,管理層已經否定了私有化是為了處理壞帳惡化這個原因。
從另一邊廂看,如果不是拯救壞帳會是甚麼原因?最正路當然是精簡架構,滙豐近年在節省成本及精簡架構方面下了很多功夫,筆者相信私有化恒生會是比較重要的一步。從地域分布上看,未來滙豐國際、滙豐亞太、滙豐香港以及恒生銀行的定位將會更加清晰,避免存在「自己人」競爭的問題。
長遠而言,雖然是次交易滙控表明將維持恒生品牌以及銀行定位,但沒有保證5至10年後會如何操作。由於銀行主要業務已歸入同一個上市集團結構旗下,這項整合動作長遠對於滙控日後「如果想」分拆滙豐香港上市將邁向很重要的一步,重新釋放企業價值。
阮子曦
華富建業證券投資策略聯席總監
IG: casperheishiu
FB:希少 – 一股定輸贏
Youtube:嘉士伯與希少- 日美台韓投資攻略

相關文章:恒生私有化|滙豐擬將恒生私有化 作價155元 恒生將撤上市地位 股價狂飆26%

相關新聞:恒生私有化|一文看清恒生股東注意事項 不影響第三次中期息 私有化落實仍要甚麼條件?

相關新聞:恒生私有化丨港戰後首間上市銀行 將撤上市地位 逾50年市值飆170倍

相關新聞:恒生私有化|「恒生指數無恒生 好似菠蘿包無菠蘿」股民憂恒指需改名 滙控這樣解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