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夢魘細菌」病例激增 五年上升近七成

本報訊
美國政府科學家表示,具抗藥性的「夢魘細菌」感染率近年來大幅攀升。根據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研究人員週一刊登於《內科醫學年鑑》的報告,2019年至2023年間感染率上升近70%。其中,一類帶有「NDM基因」的細菌是主因,該基因賦予極難治療的抗藥性,相關病例近年在29個州激增逾460%。這類細菌原本被視為罕見,如今在美國已愈加普遍。

《美聯社》報道,研究指出,目前僅有兩種昂貴且需靜脈注射的抗生素對這些感染有效。過去帶有NDM基因的細菌主要出現在曾在海外接受醫療的少數病人身上,如今病例雖仍不算龐大,但已呈現五倍以上增幅。艾默里大學傳染病專家魏斯(David Weiss)警告:「NDM在美國的上升是一個嚴重危險,極為令人憂心。」CDC科學家表示,許多人可能是未被發現的帶菌者,未來或將引發社區傳播。

位於亞特蘭大的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總部。美聯社

CDC報告作者之一沃特斯醫師(Maroya Walters)指出,這代表過去被視為常見且易於治療的感染,例如泌尿道感染,可能會變成難以根治的慢性問題。抗藥性通常出現在細菌或真菌能抵禦原本設計用來殺死它們的藥物時,而抗生素濫用與不當使用(如未完成療程或不必要的處方)正是細菌增強的主因。

CDC近年已多次警告所謂「夢魘細菌」,它們對包括碳青黴烯類在內的多種抗生素均有抗藥性,而碳青黴烯原本是治療嚴重感染的最後防線。研究數據來自29個州的檢測與通報,2023年共發現4,341宗碳青黴烯抗藥性感染,其中1,831宗帶有NDM基因。研究人員並未透露死亡人數。感染率由2019年的每10萬人不到2例,上升至2023年的逾3例,增幅69%;而NDM病例率則由0.25例升至1.35例,增幅達460%。

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伯納姆(Jason Burnham)雖未參與研究,但認為疫情期間抗生素使用激增,可能助長了藥物抗性。他指出,CDC數據僅能呈現部分情況,許多州未完整檢測或通報,即便在有檢測的州份,病例也多見於住院重症病人。加州、佛州、紐約州與德州等人口大州並未納入,顯示全美感染實際數字「絕對被低估」。

這並非首次出現相關警訊。CDC今年6月發布的報告就曾指出,2019年至2024年間,紐約市NDM病例已有上升趨勢。

新聞及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