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高調訪英,雙方表現親密。但特朗普英國之行剛剛結束,英國就在聯合國大會前承認巴勒斯坦國,與美國力挺以色列的立場形成尖銳對立,凸顯兩國在關稅談判、地區安全等重大議題上仍存重大分歧。儘管兩國領袖都宣揚「美英特殊關係」,但這種「特殊關係」的加強似更多體現經濟互利與象徵外交,而非深層次的戰略深化。
在與英王查理斯三世會面時,特朗普讚揚美英之間的特殊關係,表示「特殊」這個詞不足以形容兩國之間的深厚情誼。美英「特殊關係」,是二戰期間,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在「鐵幕」演說中首次提出時起。時至今日,美國作為西方世界領袖,而英國繼「脫歐」後,影響力日漸衰退。雙方之間地位並不平等溝壑愈來愈深。
特朗普此行,與英國簽訂《科技繁榮協定》,美國企業承諾向人工智能、核能等領域投入數百億英鎊,看似經貿領域的「合作盛景」。但仔細看來,未來,英國要在技術標準、安全審查等方面向美國靠攏,失去產業自主話語權。且英國最為關切的關稅問題毫無進展。美國對英國鋼鋁產品25%的懲罰性關稅依舊生效,蘇格蘭威士忌出口美國面臨的10%關稅也未見鬆動,僅鋼鐵行業每周就損失數百萬英鎊。而美國給予英國汽車進口10%的關稅「優惠」,更像戰略誘餌,汽車關稅低於歐盟、日韓的設定,本質是借差異化待遇分化盟友,倒逼其他國家對美讓步。
在地緣政治層面,美英的分裂更為明顯。儘管英國王室以馬車遊行、國宴等「頂格禮遇」營造親密氛圍,特朗普則高調宣揚「美英紐帶無價且永恆」,但雙方在核心安全議題上毫無突破——既未就歐洲防務合作達成新共識,也未對俄烏衝突、中東穩定等問題形成協調立場。英國主張以「兩國方案」推動巴以和平,對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危機表達強烈關切,試圖通過參與地區事務維持自身國際影響力;向來是以色列堅定盟友的美國就公開反對英國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計劃。在烏克蘭問題上,分歧同樣明顯:英國積極動員歐美對烏援助,擔心歐洲安全秩序動搖;美國則出於「美國優先」原則,在對烏援助問題上反復搖擺,被不少歐洲政治人物批評其「將盟友安全當成可交易的籌碼」。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美英高調互動,歐盟的警惕與防備溢於言表。歐盟擔心,英國在人工智能、能源等領域單獨與美國深化合作,會打破歐洲內部的產業協調與技術標準統一,導致歐盟在數字經濟、綠色轉型等戰略領域的議價能力大幅下降。
事實上,特朗普訪英期間,歐盟宣布對以色列實施新制裁,與美國立場公開切割,這既是對美國單邊主義的反制,也是對英國「脫歐後倒向美國」的隱性警告,不願讓自身利益成為英美「特殊關係」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