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市家庭分區計劃惹爭議

大批民眾日前聚集市政廳外抗議「家庭分區計劃」。 記者陳程威攝

三藩市市長羅偉提出的「家庭分區計劃」(Family Zoning Plan)引發熱議。計劃旨在透過提高住宅密度緩解住房危機,但各方對其效果和潛在影響看法迥異。

家庭分區計劃允許在傳統單戶家庭區域建設更高密度住宅,預計在西區創造約36,000個新住房單位,涵蓋日落區、列治文區等華人聚居社區。

前第四區市參事馬兆明表示,他個人支持計劃目標。他回憶20年前在日落區購房,如今卻難以負擔當地房價。「我女兒現在在大學,我們非常擔心她將來無法負擔日落區的生活費用。」他指出,日落區自1980年代以來一直是工薪階層華人家庭的希望之地,優質學校、安全街道和相對適中的房價吸引了大量家庭,但如今高房價讓只有極富裕的家庭才能承擔。儘管認同計劃目標,馬兆明對執行細節表達關切,指計劃缺乏完整基礎設施投資規劃,包括供水、污水處理和電力系統等。馬兆明主張加強小企業和租戶保護、確保新建住房符合家庭規模且價格適中,並建立完整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

前李孟賢市長住房政策顧問巴克利(Jeff Buckley)認為,目前的建築成本和市場條件使大多數開發商難以達成計劃目標。「要達成計劃要求的住房建設水平非常有挑戰。」西區市場與東區的SOMA和米慎區截然不同,科技從業者傾向住在靠近工作地點和夜生活的東區,因此西區需要針對不同群體的住房策略。他建議建立全新的中等收入住房融資模式,包括稅收優惠和適度補貼。

前市參事會主席佩斯金辦公室幕僚長安古洛(Sunny Angulo)認為計劃可能重蹈過去重劃開發政策的覆轍。她指出,日落區華人社區的住房所有權承載著世代財富,而華埠、富爾摩區(Fillmore)等地在歷次重新開發中遭受剝奪。「這些家庭現金不多,但房產是他們能傳給子女的世代財富。」她擔心,過熱的房地產市場可能讓投機者迫使居民接受不公平買斷協議。此外,她特別指出,人工智能公司正尋找北岸區、華埠等歷史街區的辦公空間,這種趨勢與重新分區計劃結合,可能導致科技億萬富翁收購整個街區。安古洛倡議提高可負擔住房比例至25%,優先利用公有土地開發,並強化租金控制和反投機措施。本報記者陳程威三藩市報道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