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秉華
一則悲劇,一則警世新聞,為人父母者宜一起深思。
話說一位駐上海外資行香港高層,有三個孩子,他60歲行將退休時,回顧大半生都是失敗的,說的不是工作,而是他前後共花6千萬元供養孩子,讀英國名校專業科,卻沒有一個孩子獲得了世俗公認的「成功」,而且還很不快樂。
老大是牙醫,學成之後轉當攝影;老二是建築師,考上政府職位,薪水不高,買不起香港樓,與老大一樣回家啃老,這樣都未夠老么慘情,為擠上英國名校,擠上了但得抑鬱症,被勸退學返港,醫了一年痊癒,現任職藥劑行業,同住在父母家中,這是無可奈何的《愛.回家》處境劇。
早前開學,打開收音機,差不多所有節目主持人都積極勵志,為學生打氣,重複那句我由細到大聽到怕的:「好畀\u5572心機讀書啦!」我今時今日聽起來,覺得不是循循善誘,彷彿是層層加壓,社會各界意圖或企圖清空學生的好奇心和個性發展,全部人集中讀好那單一的應試教育。結果香港千人一面,全港學生只為一個目的而奮鬥,如是者,香港不乏以上的Loser故事,香港本身都是一個Loser的故事。
請翻閱美國心理學家Howard Gardner的《Frames of Mind》,他四十年前告訴大家人類擁有「多元智能」,大概分為七種不同的Q,社會有需要為學生能力與天賦,度身定造不同施教方式,並安排不同出路,然而,就是那麼難做到。「魯蛇」,原來所有人都是「魯蛇」,繼續「魯」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