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蘇婕雅、陳程威三藩市報道
三藩市第四區市參事殷嘉立(Joel Engardio)罷免選舉現場投票於16日舉行,根據選務局當晚10:12發佈第二輪點票結果,A提案的支持比例64.64%,反對比例35.36%,與8:45發布的首輪結果相差不大。罷免陣營在首輪結果公布後,當即宣布勝利,殷嘉立也在稍後承認落敗,「我作為市參事服務日落區的時間,要比預期短一些。我接受選舉結果。」
支持和反對A提案陣營當晚均在日落區舉行派對觀看點票過程,支持方現場氣氛熱烈,民眾看到點票結果出爐時發出歡呼。
華人參與 功不可沒
罷免運動副競選經理奧托(Otto Pippenger)發言時感謝華人選民的支持,從徵集簽名將罷免立案到點票結果,反映民心所向,殷嘉立陣營獲億萬富豪支持大撒金錢也無法挽回。積極參與罷免的華裔招霞也說,外界聽到華人選民的聲音了。
市長羅偉在晚間9時後發表聲明,感謝殷嘉立服務社區,也感謝第四區選民參與特別選舉發聲,還提到去年參選市長時聽到很多西區市民反映市府沒有聆聽其意願,他就任市長後就各項市政議題與居民保持公開透明溝通。羅偉還稱會等待選舉結果認證,其團隊將評估第四區市參事繼任人選。
郵寄投票 比例甚高
本報記者兵分兩路走訪區內全部20個投票站,從清晨至傍晚觀察選情。大部分票站現場人流不算擁擠,多數時候僅見一兩名居民進場。上午約九時,Ortega圖書館投票點有約30名居民陸續到場投票。下午2許,42街2143號投票站,累計已有37名選民現場投票。Ulloa小學體育館、36街2458號投票站、Taraval街1712號等投票站都有選民陸續現身。
傍晚時分投票活動稍趨活躍,下午6時許Judah街2548號的B Cooperative Design投票站,累計57人現場投票,是當日巡訪中最活躍的投票點。
多個投票站的選務人員透露,郵寄選票現場投遞數量普遍為現場親自投票的兩至三倍。
前後矛盾 施政大忌
支持罷免的居民大多將矛頭指向「大公路」(Great Highway)改造成「日落沙丘」(Sunset Dunes)一事。殷嘉立去年積極推動關閉大公路的K提案,在11月選舉中K提案以54.7%贊成比例通過,但第四區有64%選民投下反對票。殷嘉立對封路立場的轉變備受詬病。
一名選民直言:「我們不能替其他地區的居民決定政策,但為甚麼全市人卻能決定我們的交通?這不公平。」他強調,社區事務應由本區居民作主,否則等同剝奪居民的話語權。
租客Jiri Weiss表示在該區居住超過20年,最終決定投票支持罷免。他透露是義工說服,認為大公路的封閉過於極端。同行的Jenny Sandelson亦認為封路措施「對我來說太極端了」。
另一位退休居民Carol支持罷免。她自認為是進步派選民,但這次的投票更像是一種「抗議投票」,批評殷嘉立「前後矛盾」。「他過去曾推動教育委員會罷免,如今卻說自己被罷免不公平,這是雙重標準。」
退休居民Ruth投下支持罷免票。她自稱經常使用大公路,對殷嘉立在封閉大公路前缺乏對民眾的諮詢感到不滿。
參與投票 關心議題
華裔李先生當天下午投票時明確表達立場:「殷嘉立是本區的市參事,他為社區做了很多實事,因此我反對罷免。」李先生強調,不應該因為單一議題就否定一位民選官員的整體表現。
殷嘉立的支持者認為,罷免行動「荒謬且不必要」。在第四區居住5年的Daniel表示反對罷免,認為殷嘉立「應該完成任期」,並支持K提案讓全市民眾參與決策。他表示「我並非盲目支持殷嘉立,我也曾經投票支持罷免地檢官,但這次情況不同,他沒有做錯什麼需要被罷免的事。」
居住日落區20年的Lucia Perez強烈反對罷免,認為這是「浪費金錢和時間」。她表示:「只有非常特權的人才會反對封路,對他們來說只是上班多花10分鐘的小不便,但這對小商業有好處。」她認為罷免對殷嘉立來說「太過分了」。一名選民表示,雖然最初對K提案封閉道路有所保留,但政府其後已加快安裝交通燈號及改善道路,交通狀況逐步改善。「我常常使用改建後的步行與單車道,覺得環境好多了。」
一名當天傍晚出現在Irving街投票站,但不願透露姓名的年輕專業人士表示:「外界都說殷嘉立這次必敗無疑,但我覺得支持他的人比想像中多,只是我們比較低調。」 多名選民投票後僅簡短表示「這次選舉很重要」,隨即離去;也有人坦言「議題太複雜,不想多談」。
選務局16日當晚8:45發佈第一輪結果,之後會持續更新點票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