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局展示「智能廚餘回收機械人」 研新系統解決電動車充電慢

香港致力於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並落實「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和「全民減廢」四大策略。在第六屆ReThink HK博覽中,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展示了智能廚餘、回收鋰電池、捕獲及利用二氧化碳、氫燃料等綠色科技,以應對香港多方面的環境挑戰。

生產力局綠色生活與創新部總經理蔡劍虹。
生產力局綠色生活與創新部總經理蔡劍虹。

 

ADDITIONAL-新型廚餘預處理系統 (左)&IV 型儲氫氣瓶(右)
ADDITIONAL-新型廚餘預處理系統 (左)&IV 型儲氫氣瓶(右)

 

智能廚餘回收運輸機械人The Recycling Bin Transporter
智能廚餘回收運輸機械人The Recycling Bin Transporter

 

ADDITIONAL-利用環保磚儲存 CO2
ADDITIONAL-利用環保磚儲存 CO2

 

ReThink HK 內地企業參訪團ReThink HK Mainland Business Delegation
ReThink HK 內地企業參訪團ReThink HK Mainland Business Delegation

 

IV 型儲氫氣瓶Type IV Hydrogen Storage Cylinders
IV 型儲氫氣瓶Type IV Hydrogen Storage Cylinders

 

參觀生產力局設立的展館HKPC’s exhibition booth
參觀生產力局設立的展館HKPC’s exhibition booth

 

可再生能源及智能生產線具潛力

生產力局綠色生活與創新部總經理蔡劍虹在現場介紹,智能廚餘回收運輸機械人專為都市廚餘回收而設,利用自動化、AI及感應技術,可自動接近廚餘桶,穩固夾持並傾斜搬運,將廚餘桶運送至指定處理區,以減少人力依賴、防止廚餘機滿桶溢出及提升運作效率。至於另一個展品,則是氫燃料電池發電機組及IV型儲氫氣瓶,專為電動車提供行駛需要的電能,或可以作為流動電源提供電力。

蔡劍虹指出,最有潛力的綠色科技包括可再生能源、設立智能生產線、發展綠色運輸,以及推動廢物回收和再利用等方面,例如在綠色運輸上, 生產力局就研發「適用於電動叉車的高效率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系統」,將氫燃料電池與電動叉車結合,解決了傳統電動叉車續航能力有限和充電時間長的問題。

企業碳中和過程面對三大挑戰

蔡劍虹表示,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宏觀概念,而碳中和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根據2024/25「碳中和進展與挑戰」調查結果,62%的企業仍不熟悉「碳中和」概念、78%的企業尚未制定完整的碳中和目標、67%的企業認為資源不足,難以有效推行減碳措施,尤其是中小企,因資源匱乏而更需要針對性的支持。

他強調,超過80%企業在實現碳中和過程中面臨的三大挑戰,包括高財務資本需求;缺乏改變現有高碳運作模式的經濟激勵;以及缺乏評估方法、技術知識和負擔得起的低碳技術支持。

針對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生產力局推出ESG One平台,提供免費線上自我評估,以及涵蓋環保產品、服務及數碼方案等一系列「增值」方案,提升企業ESG執行能力;並定期舉行免費「聚匯」活動及「升級教室」工作坊等,為ESG One綠色社群成員提供一個經驗分享及交流平台。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