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內地一款主打「現製」「高活菌」的網紅酸奶在社交平台持續爆紅,原因不是味道,而是喝了之後「竄稀(拉肚子)」,有內地記者親測喝完後「4小時跑4趟廁所」。令人意外的是,消費者「越屙越買」?評論區竟出現「求連接」「專治便秘」的留言,甚至有網民發帖將此酸奶產品稱為「新型瀉藥」。那麼,這款最低售價40元(人民幣,下同)的「腹瀉酸奶」,究竟是解決便秘的「神丹」還是暗藏風險的「腸胃刺客」?
網民稱「屙」到入院
今年7月,曾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爆紅的這個酸奶品牌河南首店在鄭州開業。在相關推文的評論區中,不少消費者直言是衝著其「一瀉千里」的特性前來購買的。商品描述中提醒,腸胃消化功能弱者,建議不食用本品,不適宜嬰幼兒,建議不要跟風買,真有需要再買,一天飲用不超過1杯。
據了解,該酸奶分為入門體驗版、標準版、高階版,每杯均價在45元-49左右。每杯酸奶都至少有1000億的活性益生菌,同時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益生菌和膳食纖維會改善胃腸道菌群;另外,「Buff暢系列酸奶」有5000億活性益生菌,「暢」的反應會更加強烈。
相關新聞:酸奶壯陽?網紅「18禁」飲品廣告涉低俗宣傳 上海市監局展開調查





網民飲完入醫院
據經視直播,內媒記者分享了「4小時跑4趟廁所」的實測經歷,「1點整,記者開始飲用該酸奶,1點20分喝完。1點10分左右,能感受到明顯腸胃蠕動,無其他異常。3點30分至7點30分之間,出現腹瀉,如廁4次。」
此外,有網民發帖稱,自己正在減肥中,原本打算將該酸奶作為代餐,沒想到進了急症室,確診急性腸炎。評論區裡,有不少網友表示,自己正坐在馬桶上進行回覆。
專家5類人不宜喝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葉艷彬表示,益生菌和膳食纖維並不是越多越好。成年人每天所需要的益生菌在10億至50億,如果一杯酸奶真的有5000億的話,那麼超標上百倍了。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肛腸科主任中醫師王元釗分析,從西醫角度看,這款酸奶的「致瀉」可能和兩個因素有關。一是高濃度益生菌「刺激」腸道,5-10天的推薦攝入量才100億,而該酸奶可算是嚴重超標。二是其他成分綜合作用。以其中一款熱賣的「西梅桃子味」酸奶為例,其中所含的西梅(含山梨糖醇,每日攝入超20g易致滲透性腹瀉)、桃子(含果膠,促進腸道蠕動),以及550ml大容量(相當於3杯常規酸奶的膳食纖維總量)。加上現製酸奶需全程冷凍(4℃左右)保存,低溫會刺激腸道平滑肌收縮,進一步加速腸內容物排出。
相關新聞:酸奶標籤列明益生菌由百歲老人腸道採集 網民怒斥:引起心理上不適
王元釗提醒,以下五類人群不適合飲用高濃度益生菌酸奶。
1.腸胃功能弱及嚴重胃腸疾病患者:慢性腸炎患者、腸易激綜合症患者,以及術後恢復期患者等人群腸道黏膜屏障脆弱,高濃度益生菌可能引發「菌群移位」。
2.嬰幼兒:6個月至3歲孩童腸道菌群尚未建立完善,過量益生菌易導致「菌群拮抗」,抑制原生有益菌生長,飲用含高活性菌飲料後,會增加腹瀉發生率,嚴重者可能引發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3.孕婦和哺乳期媽媽:孕早期子宮敏感,腹瀉引發的腸道蠕動可能刺激宮縮,增加先兆流產風險;哺乳期媽媽飲用後,益生菌代謝產物可通過乳汁傳遞給嬰兒,導致BB出現稀便。建議孕產期女性選擇經過巴氏殺菌的常溫酸奶。
4.老年人:老年人群腸道蠕動速度較青年時期下降,飲用高濃度益生菌酸奶後,乳酸菌可能暫時改變腸道菌群平衡,部分老年人會出現腹脹、腹瀉、便秘等症狀,尤其是初次飲用或過量飲用時。
5.過敏體質人群:對酸奶、益生菌及其成分過敏者可能出現皮疹、瘙癢、腹瀉等過敏反應,需特別注意產品成分。
值得注意,王元釗指出,很多人認為「拉肚子就是排毒」,這是大錯特錯!頻繁腹瀉會導致腸道黏膜絨毛受損,影響營養吸收;引起電解質紊亂,比如低血鉀可引發心律失常;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增加腸息肉風險。如果有嚴重的便秘問題,應該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