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措施防山火 房屋倖存率倍增

柏克萊加州大學最新研究指出,若採取建立防禦性空間及強化房屋等山火緩解措施,可讓房屋在大型山火中倖存的比例增加一倍以上。

《三藩市紀事報》報道,研究以先前已證實有效的緩解措施為基礎。房屋強化包括安裝防火屋頂和在通風口加裝金屬網,藉此提高建物的抗火能力;而維持防禦性空間,則能形成緩衝區,阻隔飛散灰燼或經植被傳播的火焰。研究負責人、柏大機械工程助理教授戈爾納(Michael Gollner)說:「小小措施可能帶來很大改變。」

研究團隊分析了加州五場最嚴重的山火,包括2017年托布斯山火(Tubbs Fire)、2017年托馬斯山火(Thomas Fire)、2018年營地山火(Camp Fire)、2019年堅卡德山火(Kincade Fire)及2021年玻璃山火(Glass Fire)。其中2018年的營地山火奪去85條人命,並摧毀超過18,800棟建築。

研究員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分析影響房屋倖存的關鍵因素,包括與其他房產的間距、與植被的距離,以及山火蔓延的形態,並結合加州森林及消防局有關建物受損的實地資料。新模型的預測準確度達82%。

戈爾納指出,建物間距對房屋能否倖存影響最大,他說:「在高密度社區,我們往往損失最多房屋。」其他重要因素還包括外牆材料、建築年份和火焰高度等。

研究作者利用模型測試,在五場山火中若採取緩解措施,對建物倖存率的影響。結果顯示,若未採取任何措施,80%房屋會被毀;若進行房屋強化並建立防禦性空間,比例可降至最低52%。

戈爾納說,雖然風險並非歸零,但「這是能挽救生命的顯著差異」。他強調,這些差異並非只靠個別住戶,而是需要整個社區配合。研究亦指出,這些假設情境並未納入消防滅火行動;另一限制是研究主要依靠火後損毀檢查,或未能涵蓋所有因素。

山火緩解措施的成本差異甚大。戈爾納說,在通風口加裝金屬網十分便宜而且容易,但更換屋頂或外牆材料則費用高昂。他補充,團隊將繼續研究,找出能讓社區受益最大的緩解策略。本報訊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