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消費性貸款「國補」落地一周 銀行忙推廣 不良陰影難消

《星島環球網》見習記者鐘凱深圳報道

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落地一週有餘,作為關鍵主體的銀行目前推進情況如何?

《星島》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多數銀行都準備較為充分,不僅完成了系統測試、流程優化,還主動前置服務,安排工作人員深入商場、汽車4S店等消費終端,進行政策宣傳和貸款推廣。目前各家銀行陸續宣布已完成首筆貼息貸款發放。

不過要指出的是,雖然貼息政策可望直接拉動信貸規模增長,為銀行應對業務增長壓力提供新的思路,但如何防範消費貸不良率隨之攀升的風險,也正成為監管機構與銀行共同警惕並需提前規劃應對的重要課題。

國補來了,銀行推廣貸款忙

今年8月12日,財政部等多部門聯合發布《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及《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實施方案》。

其中個人消費貸款方面,貼息對象為居民使用的相關貸款經辦機構個人消費貸款中實際用於消費的部分,包括單筆5萬元以下日常消費,以及單筆5萬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車、養老生育、教育培訓、文化旅遊、家居家裝、電子產品、健康醫療等重要領域消費,貼息消費額度上限5萬元;該政策的經辦機構包括6家國營大型商業銀行、12家全國性股份製商業銀行,以及5家業務規模相對較大的消費金融公司。

9月1日,個人消費貸款「國補」正式開閘,銀行等經辦機構動作迅速,提前測試系統,簡化申請手續,優化貸款審批流程,推出免服務費等,同時對貼息產品進行預熱行銷。如招商銀行公告,申請個人消費貸款貼息,僅需按照該行規定的流程在辦理貸款時或辦理貸款後簽署相關貼息補充協議,就可以辦理貸款貼息;建設銀行泉州分行在工作事項中提及,其支行工作人員已提前到消費終端進行宣傳,對符合條件的客戶提前告知了貼息政策。

根據《星島》記者不完全統計,「國補」落地一週內,包括浦發銀行武漢分行、長沙分行、寧波分行,以及農業銀行安順分行等,都陸續宣佈落地首筆個人消費貸款貼息。農銀安順分行關嶺支行由支行行長帶隊前往客戶一線開展營銷,成功為一位客戶辦理了20萬元消費貸款並同步申請了貼息。

深圳招行的一位客戶經理對《星島》記者表示,該行旗下「閃電貸」近期推出優惠活動,貸款到帳後,只要30天內使用招行儲蓄卡進行消費,符合貼息條件,系統就會自動貼息。

其舉例稱,若貸款10萬元2年期裝修貸,年利率為3.0%,以5萬元封頂計算,每年可享有貼息500元。不過僅支援家裝建材、旅遊消費、教育留學/支出、健康醫療以及日常消費等用途,並不涉及時下熱門的家用車領域。

建行一位客戶經理也告訴《星島》記者,該行目前個人消費貸產品主要是「快貸」及「分期通」。他提醒稱,「國補」並非直接貼息,只有在正常申請了消費貸,並將貸款用於消費的部分才能獲得貼息,貼息上限額度是5萬元。

利率打到1.5%,銀行競爭激烈

事實上,不僅是「國補」名單上的18家銀行,在「金九銀十」這項傳統消費旺季,其他地方銀行也推出了消費貸款優惠活動。

如《星島》記者了解到,近日,深圳通宣布聯合寧波銀行「寧來花」推出新客專屬活動,活動對像在授信審批通過後,可獲得一張年利率3.0%的固定利率券,最高額度不超過30萬元。

與今年第一季相比,現下銀行消費貸款利率已面臨管制。據了解,自2024年第四季至今年一季度,國內個人消費貸款的利率出現集中下行,大部分銀行都將消費貸款利率降至3.0%以下。尤其是3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發展消費金融助力提振消費的通知》後,銀行在提高消費貸額度及期限之餘,還對利率進行下調,包括招商「閃電貸」推出2.58%年利率券,建行最低年化利率約2.85%。

今年4月,銀行紛紛收到窗口指導,消費貸款的利率調整至3.0%以上。外界分析認為,一方面銀行的消費貸款出現「內捲」式過度競爭,容易放大部分高槓桿群體的負債風險;另一方面,若消費貸利率與房貸利率形成倒掛,會導致部分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且難以監督。而經過窗口指引後,消費性貸款的利率相較於首套房貸利率(3.05%-3.15%左右)已沒有太多套利空間。

即便如此,部分銀行目前在消費性貸款方面實施的優惠力道仍相對較大,競爭激烈。成都銀行官微9月4日揭露,即日起至9月30日,對於四川省內居民線下購買家用汽車、家電家具、電子產品以及住房裝修等消費場景的貸款,給予年化1.5%、單筆不超過3000元的四川省財政貼息。

某銀行一位客戶經理也對《星島》記者表示,在客戶接受等額本息還款方式的前提下,可將年化利率最低做到1.8%。

熱鬧背後,零售貸款不良有陰影

在政策推動與銀行主動行銷的雙重角色下,消費性貸款市場呈現出熱鬧場景。

廣發證券指出,基於18家國股行2024年貸款增量數據,測算在中性假設下,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兩項貸款年度增量約3萬億元、同比多增約6000億元,財政貼息約180億元。預計政策利好下,銀行信貸增速可望回升。

在建設銀行2025年中期業績發表會上,該行行長張毅亦表示,貼息政策出台會有效降低居民及經營主體的借貸成本,撬動更多信貸資金精準投向消費領域,並促進個人消費貸款及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的有效成長。

對銀行而言,政策也能為本就疲弱的信貸業務帶來更多成長的可能。根據東莞證券統計,2025年上半年,上市銀行較去年同期新增貸款中,公司、個人的貸款增量佔比分別為66.74%、15.86%,自2021年以來已呈現對公強、零售弱的發展格局。原因主要是受經濟情勢、居民逾期等因素影響,零售端有效需求較弱,疊加信用卡、消費貸款等部分個人貸款領域存在一定信用風險上升趨勢,銀行對零售貸款投放較為謹慎。

這種說法在招商銀行2025年中期業績發表會上也有印證。招行副行長王穎表示,今年以來,全產業零售貸款無論是發展端或風險端,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市場大勢同頻,招行的零售貸款也出現了增量下降、風險上升的狀況。

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招行零售貸款餘額為3.61萬億元,較年初成長0.94%,成長速度遠低於公司貸款成長速度。同時,該行零售貸款的不良金額為377.13億元,不良率較上年末增加0.07個百分點至1.03%,比公司總體不良率高出0.1個百分點,其中上半年消費貸款的不良率1.41%,較上年末增加0.37個百分點。

王穎同時展望稱,今年以來,中央政府出台了包括貼息政策在內的一系列支持政策,相信隨著經濟持續回升、基礎不斷鞏固,以及行業「反內捲」等積極變化,未來零售信貸的經營環境有望得到改善。

而對於外界所擔憂的貼息政策伴隨的消費貸款不良率攀升風險,開源證券指出,今年相關部門在價格端維穩,使得銀行無需通過「信用下沉+高風險溢價」的方式尋求規模擴張,疊加增量信貸需求的真實性具有保障,資金違規挪用的現象將減少,零售信用風險或邊際修復。

工商銀行一位信貸負責人也對《星島》記者表示,只要符合核准資格,銀行都會給予客戶對應信貸額度,銀行放款整體信用風險可控。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