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人物誌|改善通風守護市民健康 源栢樑以工程築起抗疫防線

早前本港爆發新一波新冠疫情,曾陪伴港人應對沙士及新冠肺炎的醫院工程及通風系統專家源栢樑提醒,「後疫情時代」仍要居安思危,加強通風設施,防範不同呼吸道傳染病。港人生活緊張,工程師亦承受趕工等壓力,身兼多項公職的他,冀同業及市民注重精神健康,善待自己。他的「Me Time」(獨處時光)是假日到街市「買餸」,藉與商販及街坊閒話家常,釋放壓力。本港將進行多項醫院興建及改建工程,他視之為業界新機遇,寄語年輕工程師深度思考問題,勇於嘗試,沉着找答案。

源栢樑指,後疫情時代仍要居安思危,加強食肆及公眾場所的通風設施。 資料圖片
源栢樑指,後疫情時代仍要居安思危,加強食肆及公眾場所的通風設施。 資料圖片

 

醫學界預期新冠肺炎已成風土病,加上冬季及夏季出現的季節性流感,反映呼吸道傳染病威脅猶在。雖然本港疫苗注射普及,令疫症殺傷力大減,但源栢樑關注長者及幼童等高危群組一旦染病,後果可大可小,認為應繼續加強公眾場所的通風設施。

逛街買餸 喜見商場食肆沒鬆懈

平日逛街時,他亦特別留意商場及食肆的通風設施,發現大部分商場及食肆未有鬆懈,仍配備良好的通風系統。他稱,良好通風可改善空氣質素,亦能防止病毒透過空氣傳播,造成大規模感染,是守護社區的重要防線,不容忽視。

除了防疫,通風亦關乎家居安全。近年曾有市民於家中開着冷氣機「打邊爐」或煮食後,懷疑一氧化碳中毒。他指,關窗開冷氣會形成密室效應,加上煮食消耗氧氣,構成風險。他建議,過程中開窗及開抽油煙機,以保持對流通風,市民仍可於炎夏享受開冷氣「打邊爐」的樂趣。他指,改善通風可由家居做起,盼加強宣傳推廣。

入行逾40年,他陪伴港人應對沙士及新冠疫情的考驗。2003年沙士襲港,疫症來勢洶洶,染病人數瞬間飆升,醫院隔離病床嚴重不足。他在普通病房加裝抽氣扇,一夜間增加100多張隔離病床。

趕工建隔離醫院 印象難忘

2020年新冠疫情來襲,同年他出任工程師學會會長,以個人於醫院工程及通風系統的專業知識應對。面對大量病者,他與團隊於2星期內改變公立醫院的通風系統,將400張普通病床改裝為隔離病床,又以組裝合成建築法,建造高規格負壓隔離病房,並於1星期內改裝亞博館,成為提供900張隔離病床的社區治療中心。他亦協助全港1萬多間食肆加強室內通風,跟港人一同抗疫,印象難忘。

源栢樑於醫院工程的資歷深厚,源於他自香港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畢業後,於建築署及機電署任職期間,已投身當時屬冷門的醫院工程,其後到英國及中東地區的醫院工作。90年代初,他加入新成立的醫院管理局至今。現時他擔任香港工程師註冊管理局主席,亦是醫管局總工程經理,監督公立醫院工程設施。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是他首個參與興建的醫院,對「威院」正進行重建,他感慨時光飛逝,「當時地盤一片泥濘,天天穿水靴上班的情景,歷歷在目。」

1988年,源栢樑赴中東沙特醫院工作,與來自埃及的同事聚餐留影。 受訪者提供
1988年,源栢樑赴中東沙特醫院工作,與來自埃及的同事聚餐留影。 受訪者提供

 

沙田威爾斯醫院是源栢樑參與的首個醫院工程項目。 受訪者提供
沙田威爾斯醫院是源栢樑參與的首個醫院工程項目。 受訪者提供

 

沙士襲港時,源栢樑與團隊在普通病房加裝抽氣扇,成功於一夜間增加100多張隔離病床。 受訪者提供
沙士襲港時,源栢樑與團隊在普通病房加裝抽氣扇,成功於一夜間增加100多張隔離病床。 受訪者提供

 

新冠疫情期間,源栢樑與工程團隊調整通風系統,成功將400張普通病床改裝為隔離病床。 受訪者提供
新冠疫情期間,源栢樑與工程團隊調整通風系統,成功將400張普通病床改裝為隔離病床。 受訪者提供

 

2020年,源栢樑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建成高規格隔離病房,並將亞博館改裝為社區治療中心。 受訪者提供
2020年,源栢樑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建成高規格隔離病房,並將亞博館改裝為社區治療中心。 受訪者提供

 

展望未來多項醫院新建與改建工程,源栢樑寄語年輕工程師把握機遇。
展望未來多項醫院新建與改建工程,源栢樑寄語年輕工程師把握機遇。

 

疫後復常,工程界湧現趕工潮,業界反映要如期完工,又要不出錯,壓力沉重。對此,他深有同感,亦寄語同業善待自己,放鬆心情,才能迎接日復一日的工作。他多年來於公餘進修,先後取得碩士及博士資歷,又在大學任教,成功兼顧家庭和事業。卸任工程師學會會長後,他出任國際工程聯盟「國際工程技術員協議」及「首爾協議」等國際專業組織的主席。他自言分身有術,關鍵在做好時間管理,「要懂得平衡和取捨」。

寄語青年勇於嘗試 沉着找答案

談到如何減壓,他選擇假日享受「Me Time」,「逛街市,跟商販『打牙骹』。」源栢樑於筲箕灣長大,過去10多年,他每星期回到舊居附近的金華街露天街市「買餸」。

工程工作重邏輯,「買餸」則考應變。每頓飯餸雖離不開魚、肉及菜蔬,惟蒸、炒、煮方式不同,菜式配搭亦有異。他指,「即使心中早有餐單,但能否買到心水食材亦看運氣。」金華街露天街市面積不大,他會擬定心水購物路線,節省腳骨力,一般會快速瀏覽各商販的貨品,再按食材供應量及質素,臨場調整餐單,笑言「買餸」亦非易事。

假日源栢樑會到街市「買餸」,藉跟商販及街坊交流減壓。
假日源栢樑會到街市「買餸」,藉跟商販及街坊交流減壓。

 

源栢樑指,從街市商販身上學到不少烹飪技巧及人情世故。
源栢樑指,從街市商販身上學到不少烹飪技巧及人情世故。

 

源栢樑與家人崇尚健康飲食,奉行多菜少肉,並以麵食取代米飯。受訪者提供
源栢樑與家人崇尚健康飲食,奉行多菜少肉,並以麵食取代米飯。受訪者提供

 

最令他樂在其中的是與商販成為朋友,他笑說:「即使沒幫襯,大家都會閒話家常。」街市如社會縮影,商販性格不同,當中不乏暖心故事,有孝順子女回攤檔協助年邁父母,亦有好爸媽胼手胝足,供子女到海外升學。他自言從中學懂不少烹飪秘技、街頭智慧及人情世故,有時亦與萍水相逢的街坊交流烹飪心得,「這些都有助釋放工作壓力,亦可輕鬆完成每日步行6000步的指標。」

年前其外籍家傭離職,他肩負「買餸」及下廚重任。他與妻子及2名女兒均重視健康,奉行多菜少肉,並以麵食代替米飯,煮法亦以水煮為主。不過他指,近年應酬增加亦有「增磅」,希望控制飲食,「減幾吋腰圍」。

本港未來多項醫院建設及改建工程,勢將加強應用人工智能及物聯網等技術。源栢樑是少數見證本港醫院發展的資深工程師,他預期,未來對具備資訊科技背景及擁有醫院工程經驗的工程師需求甚殷,是業界新機遇。

工作上難免遇到困難,他以「相信可看見, 創新成蛻變」為人生座右銘,憑藉經驗及知識找出解決方法。他寄語年輕工程師努力裝備自己,勿輕言放棄,「要深度思考問題,勇於嘗試,沉着找答案。」

年前,源栢樑到印度參加國際會議後,返港前遊覽泰姬陵。 受訪者提供
年前,源栢樑到印度參加國際會議後,返港前遊覽泰姬陵。 受訪者提供

 

今年7月,源栢樑前往墨西哥梅里達參加國際會議後於當地遊覽。 受訪者提供
今年7月,源栢樑前往墨西哥梅里達參加國際會議後於當地遊覽。 受訪者提供

 

源栢樑重視家庭,早年以家人為重,感恩能陪伴2名女兒成長。 受訪者提供
源栢樑重視家庭,早年以家人為重,感恩能陪伴2名女兒成長。 受訪者提供

 

呼籲僱主體恤女性同業 彈性安排上班留住人才

近年女工程師數量增加,香港工程師學會亦迎來成立半世紀以來的首位女會長。源栢樑關注女工程師須兼顧工作與家庭,恐承受雙重壓力,呼籲僱主體恤,提供上班彈性安排,留住人才。

疫後復常,工程行業人手不足,工程師承受追趕進度的沉重壓力。他指,男性工程師往往有妻子作最強後盾支援;女性工程師日間為事業拼搏,回家後擔當妻子及母親角色,變相面對雙重壓力。他提到,女性的細心在工程上大派用場,惟過去曾有女工程師因照顧子女等家庭因素而離職,令他感到惋惜。他又稱,曾有女工程師以兼職形式受聘,以便照顧家庭與工作,卻發現升職機會不及同事,感到不公平。

近年本港女工程師數量上升,大學選修工程學系的女性亦明顯增加,他預期未來有更多女工程師入行。他指,內地及海外的工程公司對已婚女工程師及婦女十分體恤,會提供在家工作的彈性上班安排,亦有企業提供暫託幼兒服務,如增設附屬幼兒園,方便員工於上班前安頓子女,下班後接回。他冀望本港企業效法,讓女工程師既可實踐專業,亦能兼顧家庭生活。

記者:關英傑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