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近年積極培訓國家安全教育地區導師(下稱地區導師)及青年國安大使,向市民傳達國安訊息。地區導師透過舉辦不同性質活動,包括展覽、電影放映會或擔任導賞員等,以深入淺出方式,加深市民認識國家歷史,藉此提高民族及個人身份認同,傳遞「國安才能港安,國安才能家安」重要訊息。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各區都有紀念活動。擔任地區導師的黃大仙區議員潘卓斌表示,在社區會堂免費舉辦抗戰勝利80周年收藏品展覽,期望透過有關展覽加強市民的愛國觀念,並提升他們國家安全意識。











抗戰展覽提升市民愛國及國安觀念
展覽吸引大批市民入場觀賞,展出的150件抗日期間展品中,不少更是首次展出,包括一張日軍美化侵略行為的明信片;國內人民一家大小逃難的照片;日佔時期第一任「香港占領地總督」磯谷廉介相片;日軍發給香港居民作身份證的「住民證」等。
潘卓斌指,展品反映了當時香港經濟及社會民生等面貌,比較起現時國家強盛,經濟發達,市民需要珍惜和平,更要保護自己家園及國家。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及立法會議員李慧琼出席活動時均表示要做好愛國主義教育,尤其面向年青一代,大家需要提高警惕,防範試圖破壞國家安全的思想及言論。
到場觀看展品的市民都有不同感受,如見到日佔時期人民要用不合理兌換率換取的「軍票」及日軍簽發給香港市民的「住民證」等,替當時人民給日軍種種欺壓感到難過。
國情電影助認識歷史增身份認同
除了歷史展品外,透過「光影」傳遞國安訊息亦是另一有效途徑。近期社區會堂播放多套國情電影,如《建國大業》,講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的重要性;《駱駝客》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日本侵華期間,這些電影均由地區導師安排,吸引不少街坊捧場觀看。
有出席放映會的市民表示,從電影強烈感到自己是中國人身份,需要好好保護國土;另有市民體會到現在的和平及豐衣足食生活,原來是得來不易。此外,香港國安處微信官方帳號,轉載了由中國文化研究院特別製作的《抗戰勝利80週年紀念系列影片》,以珍貴的歷史影像,重現當年烽火歲月。





任導賞員介紹展品推廣國安訊息
「在國安展覽廳擔任義務導師,職責是向不同市民導賞及講解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九龍城區議員關浩洋擁有多個身份,除了是地區導師身份外,還擔任導賞員,透過導賞方式進行國安教育,他經常向學生及不同團體介紹展覽廳內各種別具意義的展品,當中最深刻印象的是廳內一幅大面積的國旗,當他向參加者講述該面國旗是《香港國安法》通過當日在天安門升起的國旗時,參加者無不流露讚嘆及震撼表情,令他非常難忘。
保安局、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於去年11月開展國安教育地區導師培訓計劃,截至今年7月,已有超過3300名地區導師完成培訓,並已向超過48萬人次傳遞國家安全訊息。
至於「青年國安大使培訓計劃」則在今年初展開,培訓對象包括青少年制服團體的領袖、高中生或大學生,希望藉住他們向所屬的團隊、學校及同儕間,推廣國家安全訊息,至今已有逾110名青年完成培訓。